桂陽鄉

桂陽鄉

桂陽鄉位於德化縣北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桂陽村,距離縣城68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122.69平方公里,共73個自然村。轄9個村民委員會,設69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全鄉總人口8192人,均為漢族。

基本信息

地理

桂陽鄉桂陽鄉
桂陽鄉早屬尤溪縣,五代後漢乾祐二年劃歸德化縣,宋明時代分屬常平鄉楊梅上團、楊梅中團和永寧鄉善均里(天順六年併入清泰里),清代屬梅上里和梅中里,民國時期分屬桂陽鄉和葛嶺鄉。建國後,隸屬關係幾經變化,初期溪洋、桂陽、王春屬第四區桂涌鄉。洪田屬第六區葛嶺鄉;1952年至1956年上半年,溪洋、桂陽、彭坑、安章、洪田、涌溪屬第九區,王春、梓溪、陳溪屬第四區;1956年8月合併為桂陽、溪洋、陳溪、洪田4個鄉,全部歸屬上涌區。1958年洪田併入漈頭鄉屬葛坑區。1958年公社化後,於1961年分別從葛坑、上涌公社分出7個村組建溪洋公社。1981年lO月更名為桂陽公社,1984年改為桂陽鄉。
桂陽鄉地處戴雲山東北麓,境內峰巒高聳,山丘連綿。暖氣流受高山所阻,加上整個地勢較高,形成冬寒夏涼的氣候,曾有“沒多帶衣裳,不敢進桂陽”之諺,年平均氣溫16—18℃,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之間。
桂陽鄉的林、電、礦自然資源豐富。全鄉林地面積15.7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80.5%,立木蓄積量86萬立方米,毛竹310萬株,是德化縣三大林區之一。境內有發源於戴雲山,經涌溪村洪田村注入水口鎮的涌溪,是全縣兩大溪流之一,流量大,落差高,可供開發的水利資源4萬多千瓦,占全縣的四分之一,還有洪田、彭坑的黃金,王春的高嶺土,安章的石灰石等礦藏。
桂陽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鄉境內已有公路90多公里(包括機耕路),實現村村通公路。有從涌溪經水口鎮直通福州和從桂陽經上涌通往縣城兩條主幹公路,交通方便。郵電通訊快速發展,村村通電話,全鄉安裝了702門程控電話。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現有初級中學l所,完全國小6所,初級國小3所,1996年實現了教育“兩基”達標,並獲得國家督學尹中川題詞:“桂陽山區一枝花,辦好教育人人夸”;鄉有衛生院,村有衛生所;鄉還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初步形成縱貫聯橫的教育、文化、衛生網。
桂陽鄉經濟發展較快。199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3630萬元,企業產值2516萬元.財政收入1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95元。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大力搞好農業綜合開發,耕地面積6893.5畝,糧食總產量3482噸。年產木材7000萬立方米,毛竹10萬支,松脂250噸。近年來還根據當地資源大辦鄉鎮企業,積極開發礦藏、電力資源,發展竹木加工、建築、運輸、商業以及飲食服務業。
桂陽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再創輝煌。今後發展的思路是:堅持“開發農業,鞏固林業,壯大礦業,興辦企業,發展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路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寬裕型小康進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新桂陽全面推進二十一世紀。

相關條目

中國 福建 德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