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粉蹄1號

桂粉蹄1號是由廣西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選育的品種,審定編號為桂審蔬2010001號。

基本信息

品種來源:利用廣州市番禺地方馬蹄的優良植株,經過莖尖培養組培脫毒快速繁殖培育而成。

特徵特性

大田生育期140~150天,植株高約90厘米~100厘米,繁殖分株能力強,球莖大小均勻,呈扁圓形,臍平,橫徑2.5~3.8厘米,縱徑約2.0 厘米,單球莖重10~20克,芽細長直,皮紅黑色;鮮球莖總糖含量約5.7%,澱粉含量約11.4%。適宜加工馬蹄粉。

產量表現

從2005年~2008年“桂粉蹄1號”組培苗在平樂縣和鐘山縣試驗三年,平均產量1750~2250公斤/畝。其中,2005年在平樂縣青龍鄉試種10畝,平均產量2250公斤/畝。2006年在平樂縣青龍鄉和鐘山縣公安鎮試種,面積分別為50畝和40畝,產量分別為2000公斤/畝、1800公斤/畝。2007年在平樂縣和鐘山縣種植100畝,平均產量1800公斤/畝;2008年種植150畝,平均產量1934公斤/畝。2009年再種植150畝,平均產量2125公斤/畝。

栽培要點

育苗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育苗,苗床種植密度10×15厘米,25天后移入大田進行繁殖,繁苗時間50天左右,種植密度60×50厘米。

定植

定植時間大約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株行距50×50厘米。

水肥管理

基肥用腐熟農家肥500公斤/畝,複合肥10公斤/畝,鈣鎂磷肥40~50公斤/畝;定植20天后追肥尿素5公斤/畝+複合肥5公斤/畝,35天后複合肥15公斤/畝,然後按氮:磷:鉀=1:1:5比例配施,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配合使用適量微量元素肥,中後期以鉀肥為主,防止馬蹄莖壯葉早衰倒伏,

水的管理

定植到封行前,田裡保持一定的水層,大約5~10厘米,封行後,排水晾田2~5天,以後乾濕交替,11下旬(收穫前20天)排乾田水,等待採挖。

病蟲防治

預防稈枯病、枯萎病及莖基腐病,每畝可用細硫磺粉4~5公斤+50%多菌靈0.5公斤+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0.5公斤分別結合施肥或單獨與細泥砂20公斤配成菌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各施一次,效果良好。在分櫱盛期或發病初期要及時用藥,可選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25%敵力脫乳油等殺菌劑防治。蟲害防治:在田間懸掛誘蟲燈誘殺成蟲,並在卵塊孵化高峰前2~3天用藥,以5%氟蟲腈(銳勁特)800倍液;或高氯氰菊酯加久效磷復配成500倍液噴霧。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套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全區桂林、賀州、柳州馬蹄種植區種植。

2011年優質種子1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