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桂林農業學校於1958年在原廣西農學院舊址的基礎上創建,座落在桂林市雁山鎮,校園內有嶺南第一名園——雁山園。園內有碧波鱗鱗碧雲湖、令人流連忘返的相思江和西林紀念亭與碧雲水榭相映成輝,縱眼校園,古樹蓊鬱,曲徑通幽,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更有紅豆、綠萼梅、方竹、丹桂“四寶”聞名遐邇,不愧為風光旖旎的園林式學校。
學校歷史
我校不僅風景獨好,而且是一個教書育人的良好環境。清末民初,兩廣總督岑春煊將此園林捐贈辦學,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廣西大學、廣西農學院先後在此建校,為廣西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一直是書香聖地。l958年春,廣西農學院遷址南寧,廣西省政府下文將校舍、場地及部分設施劃歸省農業廳辦農業學校,l958年10月“桂林農業專科學校”在此誕生(廣西桂林農業學校的前身),今年,已步入不惑之年。
五十年滄桑,一波三折,三上兩下,幾經坎坷。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我校帶來勃勃生機。今日的廣西桂林農業學校已是舊貌換新顏,專業設定從原來兩專業個發展到現在的九個專業,在校生近兩千人,成為文理科綜合性的新型中等職業學校。迄今,2萬餘畢業生分布在八桂大地,為廣西的農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被譽為“農業幹部的搖籃”。正如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先生為我校四十周年校慶題詞“耕耘四十載,桃李遍鄉邦”。位於桂林市雁山鎮的雁山園原為晚清進士唐岳的私家別墅——雁山別墅,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占地15公頃。清光緒34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字西林)從唐岳後人手中買下此園作為私家林園,將此園取名“西林花園”。民國15年(1926年)岑春煊將此園捐贈給民國廣西省政府作為辦學使用,改名為西林公園,當地民眾稱之為雁山公園。1932年10月廣西省政府在此創辦廣西省立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現廣西師範大學前身),之後廣西大學(馬君武任校長)、廣西農學院也相繼在此創辦。1958年,廣西農學院遷址南寧後,廣西省政府下文在此創辦桂林農業專科學校——即現在的廣西桂林農業學校。
廣西桂林農業學校隨著中國當代歷史已經走過五十年春秋。縱觀五十年,從艱苦創業中迎來改革的春風,又投身於滾滾的市場洪流,幾度滄桑,幾度波折,在坎坷之中迎來了今日的曙光。今日的廣西桂林農業學校,已經成為一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新型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遍布八桂大地。
學校發展
1958年6月,黃有剛同志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經驗交流會,研討新成立的農業專科學校專業設定、學制和教材。7月,“桂林農業專科學校”正式成立,地委書記李雲亭兼校長,黃有剛為副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學校初創時有大專部和中專部,大專部設農學、林學、畜牧獸醫三個專業,中專部設農學、畜牧、水利、氣象四個專業,在校學生650人。師資來源主要從地直和各縣農林水系統抽調,進入廣西農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和廣西大學進修學習後任教,各科教師在新生人學前基本配齊。經費由農業廳以專項經費撥給,初創時廣西區農業廳撥給拖拉機、汽車,自治區科委、農學院贈送一批儀器。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相當低,而且在“左傾”思想的領導之下,正在轟轟烈烈地搞“大躍進”。從1959年春開始,學校進行了全面的整頓,本著使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依據高教部頒布的大中專學校章程,從實際出發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和創新:學校以考試甄別大專和中專,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正常教學秩序,制訂各種規章制度,狠抓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配合“三基”教學大搞科研。這些改革,使學校的初期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1959年的國慶十周年獻禮活動中,學校的遠緣雜交、母豬卵巢移植、中草藥治小豬白痢、小球藻的快速繁殖和套用、植物提取鞣酸(烤膠)、速生豐產林和亞熱帶作物引種試驗等研究得到了地委的好評。學校的生產自救也在當時全國普遍困難的情況下使全校師生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在當時席捲全國的“拔白旗”運動中,學校始終集中精力抓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淡化政治運動,從此形成了我校“勤奮務實、關注民生”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