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
東塔坐落於廣西桂平市城東4公里的潯江南岸、處於黔郁兩江匯流處、東塔村東塔國小旁,塔身為正八角形厚壁空筒樓閣式磚塔,共9層,占地面積178平方米,底徑12米,壁厚4米,通高50米,外觀9層,內有14層樓,通體無任何雕飾,唯以朱白色相間,使塔體顯得簡潔、穩重、壯觀,塔身每層間距相近且比較大,均是棱牙疊澀式塔檐、檐上內收成梯級式檐頂,檐頂上是繞塔一周的平座,每層都設有拱門或假門,仰望上去就像一座高層的樓閣,塔身內部是空心的,設有磚石砌成的樓梯供人攀登,可直登塔頂,塔身外部起級處為青磚砌成疊結式稜角牙紋飾,塗以硃砂,每級拱門塗銀硃,並設有環形走廊平台及欄桿,雨過天晴,紅白相間,十分耀眼。在塔的底部有外廊,可以加強塔的穩定性,能適應潮濕多雨的氣候,有效防止地基被雨水沖刷,提高了塔的壽命。塔門單數層為同層對開門,雙數層為錯層對開門,塔每層均有主角式拱門8個,其中兩個是真門,6個是假門。 塔頂上砌以圓錐形剎座,座上飾以仰蓬銅葫蘆剎頂,頗有朝代特色,是明代年聞較為盛行的建築技術。
東塔狀若文筆,直指雲天,俯瞰鬱江,西對群山,氣勢雄偉,塔下為潯江楊急灘,水下暗礁遍布,江流洶湧,波瀾起伏,迴環激盪,塔影搖曳,此即有名的“東塔回瀾”一景。東塔是廣西第一高塔,是東塔村人引以為豪的文化瑰寶
歷史
東塔於明萬曆初年(公元1573年),由知縣劉萬安介始建,初建成時為二層,建成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在此期間,由御史李仲熊、潯州知府葛元飛增建至九層,前後歷時約60年。建塔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桂平東塔是我區目前保存最好的磚塔之一,享有“廣西第一塔”之譽,登塔極目桂平風光盡收眼底。東塔是古代嶺南地區先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不愧為“八桂一絕 古建奇葩”。1981年8月25日東塔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規劃
桂平市十三五規劃,把東塔村納入市區範圍,打造桂平東塔街區,並規劃在五年內:開工建設國道358線桂平東塔至蒙圩段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潯江大橋。規劃建設東塔街、市場街道、菜市場,東塔街道積極吸引人群開設各類商店商鋪,同時帶動周邊村落到東塔街交易消費。同時東塔也將改造擴建成東塔景區,或東塔公園,吸引開發商在東塔周邊開發沿江小區、沿江別墅。按桂平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東塔村能滿足納入城區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