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教派

格魯教派

介紹該教派的概要,特徵,歷史。

概要

藏傳佛教 格魯教派 (俗稱黃教或喇嘛教)
公元13世紀,西藏各教派僧人爭奪政權,進行戰爭,醉心政治,佛法宗教無人過問,以致寺廟戒律松馳,僧人放蕩自恣。佛教內部的思想也極為紊亂,邪說百出。1409年宗喀巴創建甘丹寺,規定寺中僧人必須嚴守戒律,規定佛制;樹立講聽之風,僧人必須研學經典,制定學習規程;在管理寺廟方面,制定了一些寺廟組織體制和僧人的生活準則。

特點

佛教學術方面的特點
宗喀巴提倡顯密並重,先顯後密。在顯教方面著《菩提道次第廣、中、略三論》,在密教方面著《密宗道次第》,在抉擇正見方面著《入中論》註疏等作為修學理論基礎。由於他樹立了新教規,他的隨行弟子則成一派,稱為格魯派,譯言善規派,同時他是以噶當派教法六論為基礎,增加了中觀正見及密乘方便而建立起來的教風,所以本派又稱為新噶當派
在顯教方面噶當提出《道炬論》,先修出離心,後修菩提心,由小乘到大乘,由顯教互密乘,分三士道。大師本著這種思想,加入了中觀正見,成為道之三要,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概括了三種士夫修學顯教整個過程。尤以在止觀方面更有精闢闡述。
在密教方面,噶當雖有密法,但未廣傳。大師闡發密乘精要意義,提出許多實修方便。由於無上瑜伽方面對幻身光明的修法提出不共教授,造《密宗道次第》對學習密教的過程,詳作規定,特別是規定無論顯教、密乘均須按規遵守律戒,這樣就形成了獨特的風規,奠定了格魯派的基礎。
在見地方面,大師得薩迦派僧仁達瓦的幫助,通達了中觀應成派見。藏傳佛教教派除格魯派外,還有寧瑪、噶舉、薩迦、覺囊等諸派承認世俗性空、真如本性、如來藏屬勝義不空、勝義有論。大師提出應成派見,認為無論勝義、世俗皆是由分別心假名安立,除假名外皆非實有,成立畢竟空說。

傳承歷史

1409年宗喀巴建了甘丹寺,標誌著格魯教派的開創。
1419年宗喀巴逝世,以法衣付弟子甲曹吉,殷重囑咐發揚善規。甲曹吉繼承法座。宗喀巴逝世後,弟子們本著大師遺願,發揚其宗風,又分頭建寺,先後建立的哲蚌寺、色拉寺與母寺之甘丹寺,合稱為衛部的三大寺,後來又修建起藏部的札什倫布寺,合稱為衛藏四大寺。
公元16世紀時,哲蚌寺認定根敦嘉措宗喀巴大弟子根敦朱巴轉世,作為第二世達賴,追認根敦朱巴為第一世,創興達賴的活佛轉世制度,用教主制來保證格魯派的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