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高利十世

格列高利十世,(Pope Gregory X,約1210~1276年1月10日),原名泰巴爾多·維斯孔蒂(Tebaldo Visconti)。是義大利籍教皇(1271~1276年在位)。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格列高利十世(Pope Gregory X,約1210~1276年1月10日) 義大利教皇(1271~1276年在位)。原名泰巴爾多·維斯孔蒂Tebaldo Visconti)。1268年10月,教皇克雷芒四世與世長辭,眾樞機主教聚首義大利中部城市維泰博,開了一次破紀錄的馬拉松式選舉會。各派勢力互不相讓,對峙了一年半而毫無結果。教會還有耐心,百姓卻已是怒不可遏。

人物生平

1270年6月,他們在市長和商會會長的帶領下把樞機主教悉數趕進教皇宮,選不出新的教皇,誰也不準邁出大門。主教大人們不肯輕易就範,吃著送進來的清水和麵包,仍然不緊不慢地扯皮,還威脅說要把帶頭鬧事的人逐出教會,並且揚言罷工。等待新教皇產生的信眾不甘示弱,他們甚至把議事大廳的房頂掀掉,諷刺說這樣可以方便“聖靈”光臨會場。只吃清水麵包,過著頭頂青天的日子,17名“堅貞不屈”的樞機主教堅持了兩年零九個月之後終於投降。1271年9月1日,他們把耶路撒冷主教特巴爾多·維斯孔蒂推上教皇寶座,是為格列高利十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幸運兒當時既不是樞機主教,也從未列席過樞機主教的大會。他當時正在接待了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他們帶來了蒙古大汗忽必烈要求派幾個教士的請求。令人欣慰的是,雖然作為折衷人物當選,格列高利十世卻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當上教皇后,就立即 派人前往中國,17歲的馬可·波羅 就是從這裡走上名聞天下之路的。

成就及榮譽

他在位期間促成哈布斯王朝的魯道夫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從而避免帝國分裂。魯道夫一世維護國內安定,打擊鄰國的擴張野心,形成了未來哈布斯堡王朝領土的核心。同時,雖然那不勒斯王國國王查理一世(安茹的查理)也自稱有權繼皇帝之位,格列高利仍能與他保持和好。魯道夫為了答謝格列高利的支持,表示準備重整十字軍並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和教皇領地的權利要求。從拉丁人手中收復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麥可八世也向教皇表示願意促進東正教和羅馬教廷的關係。1274年格列高利十世召開了里昂第二次公議會(即是第14次公義會)約有200名東正教代表和西方主教參加了會議。通過了信仰的聲明。東方教會承認天主教煉獄說,趁認教皇的首席地位,希臘和羅馬教會實現了部分和解。格列高利十世召請托馬斯·阿奎納赴會,由於旅途勞頓,1274年這位神學泰斗於途中病逝。

個人其它信息

1274年他為防止日後教皇法座空缺,在里昂會議上發表敕令,不僅為教皇選舉規定了詳盡的議事程式,而且連選舉會的“工作餐”都安排妥當。屆時,樞機主教都被關進會場,封閉討論,直到新教皇產生。頭3天為與會者提供日常飲食;此後的5天,每天只提供一頓飯,如果會議仍有必要繼續,從第9天開始只供應乾麵包和清水,直到會議結束。為避免暗中勾結,會議期間所有人必須同住一間臥室。事後證明,格列高利十世的敕令行之有效,此後兩屆教皇英諾森五世阿德里安五世的產生都很順利。到了約翰二十一世,當年格列高利十世的御醫當政的時候,這位教皇迫於樞機主教的壓力,於1276年宣布取消這敕令。混亂局面於是一如既往。通過這次會議再次發動十字軍東征,並在希臘羅馬教會之間取得一定和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