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404

蘇聯的技術援助,對我們基地的全面規劃和起步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1971年以後,原有幹部大部分陸續恢復工作,回到原崗位,企業面貌有了改進。 由於多年的努力,在古絲綢之路上,又增添了一個新興的綠洲。

地處大西北戈壁灘的核工業404聯合企業(原名800聯合企業),是我國核工業重要生產基地和難得的後處理基地。
404廠在1957年確定廠址。1958年9、10月間建設隊伍就開進了戈壁灘。廠址占地約100平方公里,沒有一戶人家,沒有一株樹,只有稀稀拉拉的駱駝草。二三十里地以外是茫茫戈壁荒無人煙,所以也沒有徵地移民問題。以後我們曾因工地孩子沒見過樹,便將他們用大轎車拉到玉門鎮去看樹。孩子們見到大樹就高興地喊起來:“好大的駱駝草!”
這裡年降水量是50多毫米,蒸發量是2000多毫米,鑽孔打到基岩都見不到水。氣候這樣乾燥,人們初到很不習慣,口唇裂流鼻血,特別是內地人,到這裡才真正體會到水的重要。風沙大,汽車的前玻璃大都打毛了。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沙把臉打痛了,風就在七級以上。颳大風的時候,向前走路要彎著腰,臉朝著地面,否則就走不動。窗戶上都可以聽到沙粒打在玻璃上的聲音。所以職工們提出的口號不是不怕“風吹雨淋”,而是不怕“風吹沙打”。這裡自然條件雖然艱苦,但對從事放射性工業生產來講,卻是比較理想的環境,特別是不可多得的後處理基地。
最初施工生活用水都要靠火車、汽車從幾十里地外拉到工地。一噸水的成本相當於一噸汽油的錢,真是“滴水貴如油”。生活用水少,只好定量分配,早晨用過的水留到晚上再用。52公里的正式輸水管線工程量大,一時建不起來,便突擊搶修臨時水線和泵房。1959年初,初步建成通水,以後又經過改造才正式通水。
當時住的是帳篷和地窩子。經常颳風,人們形容是風不多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飯里、菜里都是沙子。這裡吃飯,蔬菜供應很少,一年有半年靠吃鹹菜。颳起狂風,連飯也不能做,只好用餅乾充飢。晚上帳篷里很冷,有的同志戴上皮帽,戴上口罩,穿上大衣,再蓋上被子,叫做“全副武裝睡覺”。火爐上的水,到早晨便結成冰塊。
第一個冬天,我們為了搶工期,搭暖棚,將沙石紅磚預熱,水加溫,挖土方採用蓋浮土保溫等措施,堅持冬季施工。廠里職工都參加義務勞動,僅用4個月時間,基本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住宅建築。另外鐵路、公路、輸電線路等也陸續完工。這就為以後工程全面鋪開創造了條件。
時過不久,又遇到了國民經濟三年暫時困難的時期。1960年冬到1961年初,情況最為嚴重,連定量供應的20幾斤糧食也無法保證。春節將臨,在工地的幾萬人,只剩下幾天口糧,許多同志陸續浮腫了,情況十分危急。為了保存好職工隊伍,上級曾要求我們考慮及時撤離工地。經過多方面調查以後,基地黨委決定咬緊牙關不撤退,堅守陣地渡難關。因為人員一撤損失太大,恢復不易。同時冬季撤離也有很多困難,又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安置。我們將情況如實向部黨組做了匯報,部里認為廠黨委的意見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表示同意並積極協助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廠黨委發出了“大搞代食品,節約用糧”的口號。當時許多人都有一個特大的搪瓷缸子,好用來盛稀飯,多喝點米湯也能充點飢。所以那時炊事員同志的“權威”很大。我們還發動大家到戈壁灘上打駱駝草籽,摻到飯里吃。同志們開玩笑說:“還有點羊肉味。”以後我們化驗證明這種草含單寧太多,對人體不利,就不讓大家再打了。由於我們及時向上級反映情況,在上級安排下,從各地調進一批青稞、玉米和黃豆,有些調撥任務是周總理親自安排的。我們又分頭到各地求援,有的同志對湖北較熟悉,求援後,武漢等地支援了一些肉、蘿蔔乾和鹹菜。新疆359旅的老同志較多,有的原該旅的同志便去請求幫助。他們問:“你們想要什麼?”我們說:“凡是能吃的都要。”運回的奶粉、肉、葡萄乾、餅乾等,多數分給了醫院和幼稚園。為了解決生活困難,廠里在1959年成立了農副處,建立農副業基地,生產糧油、蔬菜和肉蛋。還組織打獵隊進祁連山打獵,運回四十卡車野羊肉等。1961年下半年全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工地供應也有了改善,終於渡過了困難時期。1962年,特別是1962年下半年各項工程又全面鋪開了。
蘇聯的技術援助,對我們基地的全面規劃和起步建設是很有幫助的。許多蘇聯專家,特別是老專家,一些獲得過史達林獎章的老專家,對我們十分友好。他們認真負責地手把手地教我們,希望中國同志能較快地掌握原子能工業建設的技術。赫魯雪夫之流不久便撕毀了契約、協定,在1960年8月撤走了全部專家,使剛剛鋪開的建設工程,遭到了巨大的困難。這時各主要工藝廠大部分只完成了初步設計和部分技術設計,答應供給的設備儀表只到了很少一部分,關鍵設備大部分都沒有運到,有的運到滿洲里又被追回蘇聯去了。土建安裝專家到了一部分,生產專家一個都沒有來,生產工藝資料一份也沒有到。所以赫魯雪夫敢於預言:“再過幾年已有設備也要變成一堆破銅爛鐵。”認為我國的核工業離開他們根本建設不起來。可有的專家表現很友好,知道自己很快要撤走,主動找我們的同志,要他們有問題趕快提,資料趕快抄。有的專家接到撤退命令後哭了,把《真理報》撕得粉碎。這些真摯的友情令我們非常感動,也是不會忘記的。
在蘇聯專家撤走以前關係就逐漸緊張,因此我們是有預感的,在思想上、工作上做了些準備。工程儘量往前趕,以促使蘇方多來一些設備和資料,千方百計地挖掘專家的技術和經驗等。專家撤走後,部黨組根據中央“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一貫方針,提出“自力更生過技術關,質量第一、安全第一”,並作了突擊一線(鈾235生產線)抓緊二線(鈽239生產線)的部署;以便早拿產品。自此,404廠的建設進入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階段,開始了艱巨的技術攻關工作。
攻關開始時的條件非常簡陋,如生產六氟化鈾的工藝研究,從一根銅管開始逐步建立簡法生產試驗。鈾化學冶金實驗,由於防護條件差,綠色的四氟化鈾粉末把操作同志的眉毛都染綠了。鈾精煉工藝攻關,起初用一個舊鐘罩、一台舊真空泵進行真空模擬實驗,他們以後形容為“一口鐘罩起家”。幾年內在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援和協助下,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反覆試驗,終於攻克了生產工藝的道道技術難關,並拿到了部分產品。在攻關的基礎上,一年便設計建成18號廠房,包括鈾冶金、精煉和核部件加工車間,為我國第一顆核子彈及時提供了所需的核心核部件。
由於核工業的性質,必須實行嚴格的科學管理,以確保產品質量、計畫進度和生產安全。隨著一線工程的建成投產,我們開展了工業學大慶活動,提出了要“遠學大慶,近學蘭煉”(蘭州煉油廠是全國企業五面紅旗之一)。加強以調度為中心的生產指揮系統,全面推進班組崗位責任制。如一分廠交接班十分嚴格,由班長帶隊背好防毒面具,列隊交接,並規定了“七交七不接”的要求。努力按照大慶人“三老四嚴”(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四個一樣”(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乾工作一個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乾工作一個樣、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乾工作一個樣)的革命作風和科學態度,使工廠在科學管理上得到全面提高。
在“文革”動亂期間,出現了有章不循、紀律鬆弛、秩序混亂的現象,事故時有發生。三分廠投產初期由於缺乏經驗和管理鬆懈,使安全穩定生產受到威脅。檢修大廳出現所謂“紅燈記”現象,即放射性超計量警告紅燈經常亮。“地雷戰”現象,即放射性污染地面,圈上一個個紅圈,有的地方還用鉛塊圍起來。
1971年以後,原有幹部大部分陸續恢復工作,回到原崗位,企業面貌有了改進。1972年初總廠決定再次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由於以往有基礎進展較快,建立了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八制一法”(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巡迴檢查制、安全質量責任制、設備維修保養制、區域衛生制、經濟核算制、考勤考核制、崗位操作法)。在班組建立幾大員(政治宣傳員、質量安全員、設備維修保養員、材料工具保管員、生活考勤員、經濟核算員)形成民眾管理網。接著又開展以“二見三無”,即溝見底、設備見本色,管閥無泄漏、廠房無破損、衛生無死角為主要內容的創一類崗位活動,推行了全面質量管理。經過這一段工作,情況有了根本的好轉。出現了主工藝車間成為無泄漏車間,四不漏(即不漏水、不漏氣、不漏油、不漏電)。水處理車間一百幾十個閥門,六公斤壓力,滴水不漏,譽為“管水不見水”。室外的大型變壓器運行幾年完好如新,外表看不到灰塵,下面的卵石一點油污都沒有。1978年和1979年404廠被甘肅省和二機部命名為“大慶式企業”。
根據黨中央、毛主席“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核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以及“核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等一系列指示,部黨組及時提出了“突擊一線,抓緊二線”的部署,和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的“兩年計畫”。廣大職工回響號召日夜奮戰,並得到部內外數百個單位的大力協助配合。三機部北京西山六所甚至把安裝好正在試車,全國只有兩台進口的真空感應電爐拆下來調給我廠。
一分廠是六氟化鈾——鈾轉化廠。鈾線生產需要首先提供合格的六氟化鈾產品。由於建設工期十分緊迫,工段長任德祥同志以身作則,60天不下火線。在慶功大會上被選為“五好標兵”。1963年11月廠開始第一次全線化工聯動試車,1964年2月第一批六氟化鈾成品便送往兄弟廠。
按照總體規劃,四分廠應於1963年建成鈾生產線,必須在1964年的上半年拿出合格的鈾核心部件。由於四分廠規模大、要求高,有大批操作小室和運輸通道,建設工期長。於是提出在技術攻關成果的基礎上,先集中力量建設代號為小18號的實驗廠房。當時土建、安裝、生產三方做到了密切協調配合。大家都說:“從來沒有過這樣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工程。”小18號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1962年9月18日破土興建,經過大約一年時間,1963年9月底基本完成。3號車間於11月進行了模擬投料試驗並拿出了天然鈾錠。4號車間的核部件冶金加工於1964年3月前進行了大量貧鈾模擬試驗。
在緊張攻關的日日夜夜裡,鑄造班長張同星同志率領全班人員為解決鑄件內部縮孔缺陷,一天進行二到三爐模擬試驗,假日也不休息,夜間做夢也喊“氣泡、氣泡”。有關技術負責同志共同努力,終於採取新工藝,消滅了氣孔,並按正式產品標準加工了四套貧料模擬產品,經使用單位檢查,完全符合要求。張同星同志被總廠樹為標兵,他帶領的班組多次被命名為模範和先進班組,以後又被國家命名為“中央企業先進集體”。
原公甫同志是從上海選調來的優秀車工,因為他的政治素質好,技術精湛,組織上決定他參加鈾核部件的加工。從這時起整整半年時間用模擬部件,在球面車床上反覆進行加工訓練,力求技術上精益求精,有時竟連續乾20個小時,半年時間瘦了十多公斤。1964年4月領導指定由他負責加工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的核心核部件。他深感自己的責任光榮重大,決心不辜負組織委託,全神貫注、精心操作。成品要求光潔度極高,尺寸要求極為嚴格。特別是最後三刀,每進一刀都由專人測量檢測,經技術負責人批准,再進一刀。三刀過後,產品全部達到設計標準,勝利地完成了鈾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務。因為核子彈的原字和他的姓是同一個字,所以同志們都親切地叫他“原三刀”。
接著廠里又集中力量展開二線(鈽生產線)工程建設。在這期間,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蔡暢等中央領導同志在省、市和部的負責同志陪同下,於1966年來我廠視察工作。
801生產反應堆,經過認真設計複查,重新開工,於1966年底建成並投入運行。10月20日18時首次達到臨界,12月31日達0.5%額定功率,正式投入核燃料生產試運行。1969年1月反應堆發生了34—32工藝管元件燒結事故,現場由負責幹部、技術人員、工人和幹部組成搶險隊,採取鑽取方法處理事故。當處理工具從堆心孔道拔出時,工具頭上火花四射,高強度的放射性射線使得牆上的警戒鈴響聲震耳。大廳班長周茂功等人奮不顧身,排除險情。經過20多小時奮戰,終於在第二天凌晨6時排除了管道故障,保障了反應堆繼續運行。英雄們奮不顧身的搶險事跡,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周總理派飛機專門接他們到北京檢查、治療和療養。二機部對搶險職工授予英雄集體光榮稱號。在國慶20周年國宴上,周總理握著周茂功的手親切詢問:“小周,你的手怎么樣了?身體怎么樣了?”使大家都深受感動。
軍用鈽後處理廠,經過充分調研和試驗,廢棄了沉澱法,好選定萃取新工藝,在國內研製加工了3萬3千多台設備和儀表。建設中曾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有所耽誤。但經部內外大力協同和廣大職工的努力,於1970年4月建成投產,拿出第一批合格產品。
在1968年6月還由設計、科研、生產三方參加,密切配合協作,自力更生,建成氚的生產線。到此,核武器的各種裝料我們都有了(包括兄弟單位生產的氘和鋰)。
1964年5月1日凌晨3時,生產出第一個高濃鈾正式核部件。5月14日第一套正式產品出廠,8月26日完成第二套備用產品,從而保證了我國第一顆核子彈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相隔兩年零八個月,於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氫彈。1971年8月,我國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試航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核動力技術。
各廠投產後又開展科研革新,不斷挖潛改造,以達到提高效率、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安全運行的目的。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生產反應堆每年可節電3000萬度,年產量達到設計值的1.2倍,1981年單位成本僅是1975年的60%左右。
當年在福利區、廠區和馬路兩側種植的大批楊樹、柳樹,已經陸續長大,兩側的防風林帶也已形成。因為戈壁灘上光照充足,早晚溫差大,只要有水,適宜農作物生長。我們開闢的農場,小麥畝產平均五六百斤,高的可達八百斤。這裡土豆、蘿蔔、甜菜長得特別好。修建了塑膠大棚,生產黃瓜、西紅柿、茄子、大椒等細菜。還從全國各地引進果樹優良品種,有香蕉蘋果、國光蘋果、萊陽梨、新疆葡萄、水蜜桃等萬餘棵,每年可收水果20萬斤。
基地公園裡有廣西的猴子、青海的氂牛、東北的梅花鹿、狗熊、狐狸等,以及孔雀、鴻雁等各種鳥類。在南面挖了一個兩百米長、一百米寬的水池。放水時真是人山人海,成了戈壁灘上一道新鮮的風景。水面上養了鵝、鴨。假日和晚飯後不少職工和家屬來到池邊餵魚、散步,還可以划船。只是雪山下來的水太涼,魚長得慢。由於多年的努力,在古絲綢之路上,又增添了一個新興的綠洲。
二次創業
核工業第一次創業,勝利研製成功我國的核子彈、氫彈,打破了霸權主義的核壟斷和核訛詐。
核工業第二次創業是努力開拓我國的核能和平利用,核心是建設強大的核電。核電是高效、安全、清潔、經濟的新能源。目前,我國已經具備自主設計建造,自行運行管理,吸取國外先進技術,實現核電國產化的能力。404廠也是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後處理基地。作為核工業先行企業之一,也有責任向國核心能研究、套用單位和核電企業培養輸送大批技術和管理人材。最近秦山核電基地選出的工作模範李永江同志和陳曝之同志,就是從404廠調出的。
根據我國核工業需要大力加快發展的要求,404廠正積極興建與籌建軍用核材料生產科研、鈾轉化生產、同位素生產、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五大基地。我們將再接再厲,與時俱進,在軍工民用兩個方面創造新的業績,成為我國核工業更為先進、更為完善的生產和後處理基地。
該工業套用於我國的國防事業,為我國的國防的一道重要防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