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警備區明細
截至201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3個直轄市、27個省會(首府)城市、3個計畫單列市和10個地級市共設立了43個警備區。其中,3個直轄市的警備區為正軍級單位,隸屬大軍區建制;其餘的40個警備區與軍分區平級,為正師級單位,隸屬省軍區建制。正軍級
- 直轄市警備區:
正師級
- 省會(首府)城市警備區:
- 計畫單列市警備區:
- 地級市警備區:
株洲警備區歷史沿革
1966年4月,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正團級升格為副師級單位,對外稱株洲警備司令部。1983年3月8日,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副師級升格為正師級,同年10月,擴編為株洲軍分區。1994年12月29日,株洲軍分區成立株洲警備區。株洲市人民武裝部於1951年8月9日成立,由株洲市民兵大隊部改編而來。與此同時,醴陵縣、攸縣、茶陵縣和酃縣人民武裝部相繼成立。株洲市、醴陵縣人武部隸屬長沙軍分區(1952年11月,改為湘潭軍分區);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隸屬衡陽軍分區,1952年11月,改為湘潭軍分區管轄。1954年6月,人武部改為兵役局(人民武裝部的名稱保留、印章仍有效,對民兵工作行文使用),不冠“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同時撤銷市、縣所屬人民武裝部,改設武裝部助理員。各兵役局隸屬關係:除酃縣兵役局隸屬郴州縣軍分區、株洲市兵役局直屬省兵役局外,各縣兵役局仍屬湘潭軍分區。1959年1月,茶陵縣兵役局與酃縣兵役局合併為茶陵縣兵役局。1959年3月,各市、縣兵役局改為市、縣人民委員會武裝部,番號稱××市(縣)人民武裝部,不冠“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接受軍隊和地方黨委的“雙重”領導。1961年7月,恢復酃縣人武部,隸屬湘潭軍分區。1964年5月,成立株洲市郊區人武部。1965年5月,撤銷郊區人武部,改編為株洲縣人武部,隸屬株洲市人武部。1966年4月,市人民武裝部由正團級升格為副師級單位。同年,市人武部對外稱株洲警備司令部。1966年10月,增設市郊區人民武裝部。1970年12月,成立市東區、南區、北區人民武裝部,隸屬株洲市人民武裝部,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仍隸屬湘潭軍分區領導。“文革”時期,市人武部奉命參加“三支兩軍”,各縣、區、人武部也相繼介入地方。1972年7月,奉命撤銷“三支兩軍”機構和撤出“三支兩軍”人員。 1976年後,市人武部的機構及所轄範圍變化較大。1983年3月8日,經中央軍委批准,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副師級升格為正師級。同年10月,又擴編為株洲軍分區。同時,原隸屬湘潭軍分區的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改屬株洲軍分區管轄。1983年年底,撤銷株洲警備司令部。1980年5月,市郊區、東區、南區和北區人武部部長、政委按正團職配備,副部長、副政委按副團職配備。1986年5月,株洲軍分區所屬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全部移交地方,由正團級改為副團級,人武部工作任務不變,實行地方和軍隊雙層領導。1994年12月29日,株洲軍分區舉行命名大會,成立株洲警備區。1996年4月1日,株洲警備區管轄的株洲縣、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北區、東區、南區、郊區9個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將地方建制的人民武裝部順利收歸軍隊建制。同時,明確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為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導機關,是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兼同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接受上級軍事機關和同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
株洲警備區新聞
株洲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株洲警備區司令員賀望中捧回光榮匾1997年的1月19日,我市隆重舉行“全國雙擁模範城”接匾儀式。市委書記程興漢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汀明,市委常委、株洲警備區司令員賀望中手中,接過他們從北京捧回的、凝聚著全市黨政軍民辛勤勞動和汗水的、由國家民政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的光榮匾和證書。這標誌著我市“雙擁” 工作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切實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和駐軍切實把雙擁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落實各項制度、工作,使雙擁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由於全市上下進一步鞏固雙擁成果,我市實現了1997年、2000年、2003年“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力爭“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雙擁結對”彰顯軍民共建的魚水深情
繼2002年“八一”期間,全市開展地方單位與駐軍部隊“結對子獻愛心”活動之後,2003年,根據省雙擁辦關於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雙擁結對”活動的統一部署,株洲市,將“結對子獻愛心活動”引向深入,結成市級對子14對,縣級對子36對,形成了雙擁結對活動的長效機制,譜寫了株洲雙擁工作的新篇章。株洲冶煉廠與76199部隊結對以來,贈送部隊價值近萬元的桶裝純淨水及飲水機,並每年投入3萬元對企業102名重點優撫對象進行慰問。2007年,還優先安置退役士兵11人。2008年在全國開展“援建軍營圖書室共建學習型軍營”系列活動期間,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把這項活動作為雙擁共建活動的重頭戲,在市、縣兩級雙擁結對單位的積極配合下,很快即為部隊援建圖書室15間。近3年來,在全市各企業、學校、街道、鄉鎮(辦事處)、居委會等與駐軍建立的軍民共建對子110多對中,通過2008年考核,有98個共建點達標,其中80%以上被評為各級先進單位。76114部隊與蘆淞區栗樹山國小結對多年來,學校幫助部隊解決了子女就學問題,部隊幫助學校開展雙擁國防教育,共建成效明顯。株洲市教育局在二中等學校建立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基地,每年為部隊培養技術人才500多人,深受部隊官兵的好評。株洲警備區政治部與白馬壠勞教所結成共建對子,幫助勞教人員樹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到全省表彰。市委、市政府在蘆淞區建設南路建立的“擁軍一條街”項目被列入了舊城改造計畫,成為株洲一道亮麗的風景。駐軍在荷塘區開展的軍民共建“紅旗文明路”工程活動、株洲警備區開展的“兩路四場”活動均深受廣大市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