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現象
陳同學(華南師範大學本科)
光輝紀錄:獲得青島啤酒、美特斯邦威、凱思軟體、中旺軟體、微萊、南方電力、凱麗德等7份offer。
職霸經歷:陳同學目前拿了7份offer,比他們班的offer總數還多。他認為定位準是輕取offer的最大原因,7份offer清一色是銷售崗位。
撒手鐧:高三暑假,陳同學就開始在肯德基實習。大一時,轉戰中域電訊,一個月賣出67部國產手機,遠超正式員工40部的記錄。陳同學認為,這兩份實習是他贏得眾多銷售職位的撒手鐧。
職場心經:定位要準。
群體特徵
能夠成為‘職霸’的人一定很優秀,個人綜合素質高,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才會獲得青睞。校園“職霸”更容易出現在機械、冶金等就業情況較好的專業,社團、學生會的學生幹部和經常參加校外兼職、實踐的同學是“職霸”出現頻率最高的群體。
觀點
1、“雖然行業、平台、待遇都還不錯,但總是和理想有點差距。在北京、上海的同學有不少進了寶潔、聯合利華這樣的名企,大家在QQ群里聊天,我都不好意思講自己簽的公司,這對自己也形成一定壓力。”——對於“職霸”的稱呼,有的同學認為“自愧不如”。
2、“拿幾個offer肯定會對沒有找到工作的人有影響。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但看到那些名氣很大,待遇不錯的企業就是想去試試,畢竟人往高處走嘛。”——已經簽約廣州某知名國企的一位同學。
不同聲音
反對方
“職霸”擠占工作機會
有同學認為:“一些人拿了那么多錄用通知,還跟大家搶工作,不太道德吧?那種拿到錄用通知就玩消失的人。因為他們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葬送其他同學的寶貴求職機會。如果校園“職霸”是真心實意地想找更好的工作,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想顯擺能力,就應該受到譴責。”
支持方
公平競爭無可厚非
廣西財經學院的一位同學認為:“能當上“職霸”的人,往往自身比較優秀。社會競爭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職霸”的行為無可厚非。那些與“職霸”競爭的同學,與其抱怨不公平,不如向他們學習。”
學校
嚴格制度防校園“職霸”
廣西醫科大學招生就業處卿雲波處長稱,該校是不允許出現“職霸”的。因為“職霸”浪費了公共資源,擠占了其他同學的就業機會。“職霸”還會影響學校名譽,給用人單位留下不誠信的印象。
企業
廣西某企業人力資源主管介紹,校園“職霸”的出現,擾亂了企業的用人計畫,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作為用人單位,沒有哪個單位希望遇上校園“職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