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淳祐六年(1246)上自編《丙丁龜鑑》,列舉自戰國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後晉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間,凡屬丙午、丁未年份,約有半數發生戰亂,意在說明“今來古往,治日少而亂日多”,切望當局居安思危。由此觸怒朝廷,被逮入獄,得臨安知府趙與籌救助。出獄後自號“歸田”,隱居故里三十餘年。鹹淳後期蒙古軍三路攻宋,望心憂國難,多次致信督師荊襄制置大使李庭芝,進御邊退敵策略。德祐二年(1276),陸秀夫等擁撤退到福州的宋恭帝之弟趙昰為帝,改年號景炎,繼續抗元。望不顧65歲高齡,奔赴福州,以迪功郎銜任國史編校。不久,因時局艱危,與堂弟隨亨、元亨、元彪一同辭官歸隱。南宋亡國後,拒絕元朝徵召,吟詩填詞寄託亡國哀思。世稱“柴氏四隱”。
著作有《道州苔衣集》、《詠史詩》20首及詞集《涼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長台鎮高齋山下,列為江山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詩作
【月夜溪莊訪舊】
山山明月路,何處認梅花。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夢,華發故人家。相見即歸去,已應河漢斜。
【越王勾踐墓】
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淒涼?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打亂花迷復道,鳥翻黃葉下宮牆。登臨莫向高台望,煙樹中原正渺茫
【江心寺】
寺比金焦徹夜開,一山恰似小蓬萊。塔分兩岸波中影,潮長三門石上苔。
遺老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來。中流滾滾英雄恨,輸與高僧入定回。
【和通判弟隨亨書感韻】
風沙萬里萬堪驚,地老天荒只此情。世上但知王蠋義,人間惟有伯夷清。
堂前歸燕春何處,花外啼鵑月幾更。莫話淒涼當日事,劍歌淚盡血沾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