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柳橋晚眺
小浦聞魚躍 ,橫林待鶴歸 。
閒雲不成雨 ,故傍碧山飛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眺:向遠處望。
②浦:詩中指河邊、岸邊。
③橫林:茂密橫生的樹林。
④閒云:浮雲,無雨的雲,飄浮在空中,其狀悠閒,故稱閒雲。
⑤故:所以。傍:依著、靠著。碧山:山嵐蒼翠貌。
白話譯文
小溪之濱,能聽到魚兒跳水的聲音,縱橫交錯的樹林,靜候著白鶴飛回。
幾片閒散的浮雲喲,總難匯成小雨,只好貼著那碧綠的山腰,緩緩飄飛。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秋,作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家居,時已經七十七歲。柳橋在紹興府東南二里,人們常在這裡送別。詩人常來漫步,並多次形諸詩篇,此詩是詩人在秋夜裡佇立柳橋所看到的景色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字,卻寫出了許多有特徵的景物,且層次井然,悅人心目,引人遐想,是一幅清新明麗的水鄉黃昏風景畫。詩人運用像畫家那樣的構思布局,又加上了畫家所難以具備的詩意的經營,他將“晚眺”所見所得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依次將小浦、魚躍(近景)、橫林、白鶴(中景)、閒雲、碧山(遠景)組織進畫面之中;同時,畫中有人,畫中有情思意趣,詩人賞景的時間、地點、神態、情懷也都包蘊在這種安排布局之內了。
短短四句,描繪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景色。詩使用了以動顯靜的表現手法。秋天的郊原傍晚,是幽靜的。叢林、碧山是無聲息的,而魚則是動的。這種動態,越加襯托出整個秋晚的寧靜。
詩中所描繪的世界,既是存在於自然中的世界,又是經過詩人選擇、概括、集中和美化了的世界。它滲透著詩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詩人晚年精神世界的一個側面。他數十年來雖然屢遭排斥和打擊,但並未因此悲觀、頹喪,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品格。他不僅在鄉民中找到了知音,而且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寄託和慰藉。
名家點評
清代愛新覺羅·弘曆等《唐宋詩醇》:“有手揮目送之趣。”
清代學者王文濡《宋詩評註讀本》:“語有寄託。”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其詩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