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葉螺鏇狀排列,廣開展。營養葉披針形,疏生,長1.4-2.5厘米,寬1.5-2.5毫米,基部楔形,下延,無柄,有光澤,頂端尖銳,背部中脈凸出,明顯,薄革質,全緣。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細瘦,頂生。孢子葉披針形,長1.0-2.0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尖,全緣。孢子囊生在孢子葉腋,腎形,2瓣開裂,黃色。
國內以前有關Ph.pulcherrimus(Wall.exHook.etGrev.)LoveetLove的報導多為本種之誤。
本種從石松屬Lycopodium組合到馬尾杉屬Phlegmariurus已見於《安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但均為無效組合。
本種與Ph.minchegensis(Ching)L.B.Zhang接近,只是葉片質地稍厚,較密生,背部中脈明顯。
分布
產浙江、台灣等地。附生於海拔400-800米的林下樹幹或岩石或土生。印度、日本、朝鮮半島、菲律賓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九州。石杉科植物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鏇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瓣開裂,生於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於原葉體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