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博學富文辭。世為史官,父子並居集賢院。德宗初,召為太常博士。德宗既親郊廟,慎祀事,動稽典禮。冕舉禮以對,本末詳明,帝嘉異。久之,以論議勁切,出為婺州刺史。貞元中,官御史中丞,福建觀察使。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無恨,上表乞代,且申明朝覲之意。代還,卒。主張文以載道,以道為重。為韓柳古文運動先驅之一。為文長於說理,而缺少文采。有文集若干卷,已佚。(新唐書藝文志注云:卷亡)。《全唐文》輯存其文十篇。
其父柳芳,肅宗時為史官,撰《國史》130卷。柳冕承家學,文史兼擅。歷官右補闕、史館修撰,因事貶巴州司戶參軍。還為太常博士、吏部郎中,因言事切直,為執政者不容,出為婺州刺史。德宗貞元十三年 (797),拜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團練觀察使。因施政無狀,詔命閻濟美代行其職。歸家後去世。贈工部尚書。
文學造詣
柳冕與柳宗元為同族同輩,是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的先驅。他強調“文章本於教化”(《與徐給事論文書》),主張文道並重,尊經崇儒,認為“經術尊則教化美,教化美則文章盛,文章盛則王道興”(《謝杜相公論房杜二相公書》),而對屈原以來的辭賦,則持論偏激,斥為“亡國之音”,“魏、晉江左,隨波而不反”(同前)。他論文又強調“氣”,即社會的風氣、作者的志氣、作品的生氣(《答楊中丞論文書》、《答衢州鄭使君論文書》),為韓愈論氣的先導;又主張“陳詩以觀人風”(《答楊中丞論文書》),“文生於情,情生於哀樂,哀樂生於治亂”(《與滑州盧大夫論文書》),闡說文學與社會現實的關係。與白居易的詩論相近。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柳冕集》,卷亡(卷數已無法知道)”。《全唐文》存其文14篇。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主要功績
柳冕的傳世文章十五篇、《新舊唐書》本傳、柳冕的文論受到的蕭、李影響,多是因其父柳芳的原故。再者,柳冕文論形成的文化背景,重建儒家禮法的用心,最後柳冕在書信體上的發展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