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查文考古區遺址
地點:安第斯群山峽谷中的史前神廟
類型:考古遺址
所屬國:秘魯
英文名:ArchaeologicalSiteofChavin
基本簡介
查文-德萬塔爾山位於安第斯山脈秘魯境內,海拔3177米。公元前1500年~前200年間,在這裡的高山峽谷中發展出安第斯最著名的早期文明——查文文化,以查文-德萬塔爾考古遺址命名的查文文化即為此文明之發展地,也被認為是當時南美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文考古區坐落在西安第斯山系布蘭卡山脈東坡,屬秘魯安卡什省,海拔3177米。查文城曾是宗教和文化中心,這一特點在建築風格上有明顯體現,尤其是縱橫交錯的長廊和高大的蘭宋廟及泰優金字塔即為明證。查文最突出的藝術作品要數著名的鑲嵌頭像至今僅在廟宇南側城堡上有一幅尚存。
地理位置
高居安第斯群山峽谷之中的查文-德萬塔爾,是秘魯安第斯山區的一個村落,位於瓦切薩和莫什納兩河的交匯處,地處秘魯群山峻岭間貿易往來的多條交通要道上。考古學家認為,很可能是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查文人得以開展和控制來自安第斯山區各地——包括沿海的沙漠,安第斯山脈以及東部叢林等地的各種物品的交易。在其鼎盛時期,查文-德萬塔爾居住人口大約有兩三千人,不僅是當時重要的貿易中心,也吸引了大批朝聖者前往朝拜查文諸神。
自然資源
考古發現,當時查文人的居住地,不論其地上、地下物產都比較豐富,這裡產的許多穀物、礦石和原材料都是獨一無二的。村落周圍的土地不僅適宜耕種,而且適宜放牧。所以,查文人不僅是種植農作物的農民,而且還是在周圍的高原上放牧的牧人。著名的美洲駝和羊駝,不僅為查文人提供了肉食,美洲駝還是重要的役畜,查文人用它來馱運東西。最早的有組織的大型美洲駝隊可能為查文人帶來了許多當地沒有的水果、辣椒、可可、魚等他們喜歡的東西。隨著貿易的往來,查文人不僅得到了許多異國他鄉的產品,也使查文-德萬塔爾日漸強大起來。
公元前900年左右,查文人開始在查文-德萬塔爾修建石廟,這就是後來安第斯山區最重要的一座金字塔形廟宇。後來從濱海村落到安第斯山間小城方圓數百英里的人們,都開始信奉這些面目猙獰的查文神。這些神以及查文文化的其他許多方面都對周圍地區的藝術和宗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築特徵
查文-德萬塔爾村落遺址被發掘以後,人們發現,查文考古遺址中的建築物,包括一系列石頭建造的宗教建築,是一些附加建築和改建後建築的綜合體,也被人們稱為老廟和新廟。老廟廣場的中心是一個圓,而新廟廣場的中心則是正方形。
老廟是用大石塊和大小各異的石像建築而成,其原始建築的建立時間大約要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因此被稱為老廟。它包括三個相互聯結的土墩,形成“U”字形結構,這個“U”字形結構正好圍繞著一塊凹陷的圓形廣場。北部的土墩高14米,中部的土墩高11米,南部的土墩高16米。廟宇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像迷宮一樣的狹窄通道和無數房間(人稱畫廊)。有些石像是刻在巨石上直接砌到牆裡的。“畫廊”里的地上滿是遺留下來的作為貢品的陶器。人們發現,在這些陶器中,有的是從很遠的地方帶來的,說明查文當時是一個祭拜中心。
雕刻藝術風格
查文-德萬塔爾廟宇上面的方磚檐口上有浮雕,建築的門楣一般採用兩根柱子來支撐,楣上刻著一排站著的鳥兒,柱子上刻著浮雕人像、鳥頭、鳥翅、尖牙和利爪。在一塊著名的方尖碑上,刻有鱷魚形象,還裝飾著眼睛和尖牙。有人認為,當時的查文文化深受周圍環境,尤其是山脈東部的茂密的叢林的影響,叢林中的動物在查文文化中十分普遍,美洲豹、蛇、凱門鱷(一種短吻鱷)等都頻繁出現。所以,在查文的浮雕中,動物常和人類形象結合在一起形成半人半獸的怪物。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挖掘中發現,戰爭,至少是戰爭儀式,對查文人來說極為重要。廟宇中發現的一些彩塑雕像中有矛、盾、刀、棒等多種武器形象,甚至有幾個雕像手持砍掉的人頭。由此可見當時一部分人的悲慘命運,這其中多半是些打了敗仗的人。
查文石板雕刻中,有塊刻有美洲虎形象的石板極為著名,而另一塊最為令人費解的當屬蘭藏獨石柱(即立碑)了。這塊石柱高達4.5米,通體用白色花崗岩雕成,底部埋藏於查文-德萬塔爾神廟的地基內,頂端直達廟頂。在這塊獨巨石上,刻有一隻貓口犬牙、大眼、長著獠牙的嘴、頭上爬滿了蛇,但手腳似人形的生物。這個生物帶有明顯的貓科動物的特徵,有人認為,這種東西上可通天堂,下可接地獄,它可能是某種神諭物,也可能是一種發源於亞馬遜的宗教崇拜。同時,人們猜測,這座神廟實際上是圍繞這座雕像建的,因此它在這個遺址上或許是矗立在原來地點的惟一的一座石雕。
考古學的幾個重要問題
安第斯山脈的森林中有取之不盡的木材,但馬丘比丘的建造者們卻放著現成的木材不去使用,而偏要修建耗時而又費力的巨石建築,這又是為什麼?難道他們掌握了某種我們尚不知道的輕易地切割和搬運這些巨石的本領?
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座古城是作什麼用的?以賓海姆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它就是印加帝國最後的避難所。但另一些人卻認為,它只是賓海姆在尋找傳說中的印加帝國避難所時所發現的。除此之外,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那么,它到底是為何而建造的呢?
與之相關的問題是馬丘比丘建於何時?秘魯一些考古學家根據該城出土的陶器和金屬製品,認為該城大約建於15世紀。而德國學者洛夫·穆勒等人根據該城建築中反映出的“差歲”現象推測,其設計和建造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之間。兩種觀點年代差異懸殊,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還有一個疑問:誰是馬丘比丘的建造者?一般認為,它是印第安人建造的。另一些人卻提出,那么,為什麼生活在馬丘比丘附近的印第安人對這座古城的來龍去脈一無所知呢?
馬丘比丘古城的石壁上刻著許多符號和標記,至今還沒有破譯,沒有人知道它們究竟代表著什麼。它真的是印加帝國最後的避難所嗎?
雲霧繚繞中的馬丘比丘古城,始終披著神秘的面紗,每年考古學家都會有新的發現,但這些發現往往是解答了一些疑問,又帶來更多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