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希里葉時代

查希里葉時代

查希里葉時代又稱為“阿拉伯人的日子”。在查希里葉時代,部落戰爭實為半島複雜深刻的社會經濟狀態之折射,對有限生存資源的掠盜乃是延續部族生命的必要行為。

簡介

“查希里葉”時代又稱為“阿拉伯人的日子”。在查希里葉時代,部落戰爭實為半島複雜深刻的社會經濟狀態之折射,對有限生存資源的掠盜乃是延續部族生命的必要行為。頻繁的劫掠和激烈的仇殺,淘汰無路可走的過剩丁口,確為特定歷史條件下阿拉伯半島生態平衡賴以維持之必要形式,恰是亂象之下,將整個半島自野蠻狀態推向文明社會的邊緣。“阿拉伯人的日子”,正是對文明秩序的真切呼喚。

詞語解釋

“查希里葉”(jāhiliyah)這個名詞,通常譯成“蒙昧時代”或“野蠻時代”,其實,這個名詞的涵義是指阿拉比亞沒有天命(dispensa-tion)、沒有獲得靈感的先知、沒有天啟的經典的那個時代而言的。

簡介

伊斯蘭教產生前,阿拉伯半島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在這段歷史時期中,阿拉伯半島處在拜占庭和波斯帝國的夾擊之下。人口增長與有限生存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境內各血族群體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不斷發生血族仇殺。正是這種日益尖銳的矛盾衝突構成了整個半島向文明時代轉變的社會動因。與此同時,宣揚一神教的哈尼夫運動開始挑戰半島內的原始多神信仰,而為古萊西部落控制的半島商業和祭祀中心麥加城也開始出現了階級分化。6、7世紀之交,阿拉伯半島特別是麥加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抗擊衣索比亞和波斯侵略運動成為阿拉伯人的第一次覺醒,阿拉伯半島呼喚統一國家的出現。

伊斯蘭文明的誕生

在這種情況下,穆罕默德適時並成功地順應了阿拉伯人的歷史要求。穆罕默德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商人貴族家庭,早年經歷悽苦,參加過部落戰爭。相傳,610年的某天,他突然向人們宣布,他在山洞中過夜時在夢中接受神的指示,並讓他作為安拉的使者向眾人傳播真理,即尊奉獨一的真主安拉。在麥加,他宣揚認主獨一和末日等伊斯蘭教義,抨擊多神崇拜,並提出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主張。隨著皈依伊斯蘭教的人數的增多,他們開始遭到信奉多神的麥加古萊西部落貴族和富商的反對和迫害。622年應葉斯里卜個部落邀請,攜帶眾多伊斯蘭教皈依者離開麥加,遷到葉斯里卜,當地遂改稱“麥地那”。伊斯蘭教稱這一遷徙事件為“希吉拉”,又稱“徒志”,後將該年定為伊斯蘭教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