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症狀
此病主要發生於主幹基部,引起皮層腐爛。發病初期,病部樹皮呈水漬狀,有酒糟氣味,顏色變褐常滲出褐色膠液。氣候乾燥時,病斑乾裂。溫暖潮濕時,病部不斷向縱橫擴展,向下蔓延至根群,向上蔓延一般不超過離地面30厘米,橫向擴展,浩成環割,最終導致植株死亡。病樹部分大枝上或整個樹冠葉片的中脈及側脈呈黃色,引起葉落、枝枯,樹勢衰弱,開花多,花期短,結果少,所結的果實著色早,皮粗味酸。果實發病時,先為圓形的淡褐色病斑,後漸變成褐色水漬狀。病健部分界明顯,只侵染白皮層,不爛及果肉。乾燥時病斑乾韌,手指按下稍有彈性;潮濕時則呈水漬狀軟腐,長出白色菌絲,有腐臭味。發病嚴重的果實不久即脫落。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和土壤里的病殘體中越冬。翌年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時,舊病斑中的菌絲繼續為害健康組織,同時不斷地形成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隨水流或土壤傳播,由傷口侵染新的植株。也可隨雨滴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使果實發病。不同柑橘的抗病性有顯著差異。其中枳、枳橙、枳柚、枸頭橙、酸橙和柚類抗病性強;香橙、宜昌橙、紅皮山橘、酸橘、紅檸檬、粗檸檬中等;甜橙、椪柑、金橘、尤力克檸檬等較易感病。高溫多雨,發生澇害;果園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橘樹栽植過深、過密或間種高稈作物;吉丁蟲、天牛等害蟲為害及其他原因使橘樹基部出現傷口;果實下掛,接近地面等均有利於此病的發生。果實也會在貯運時發病。
防治方法
對腳腐病的防治應採用以利用抗病砧木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利用抗病砧木。選用枳殼、枸頭橙、酸橙等抗病砧木,適當提高嫁接部位,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2)靠接換砧。對於採用感病砧木的幼齡病樹,可在其主幹基部靠接2~3株抗病的實生砧木苗。
(3)加強栽培管理。搞好果園排水和樹幹害蟲的防治,果園操作時避免損傷主幹。
(4)藥劑治療。初夏前後,將每株橘樹的根頸部土壤扒開,發現病斑時,將腐爛的皮層、已變色的木質部刮除乾淨,再在傷口處塗藥保護,藥劑有:l:1:10的波爾多漿、2%~3%的硫酸銅液、石硫合劑殘渣、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也可在病部縱劃數條刻痕(每條刻痕相距1~1.5厘米)後再塗藥。
(5)保護樹冠下部果實。果實將轉黃時,在地面鋪草,防止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擊濺到枝葉及果實上。或用竹竿等將近地面酌樹枝撐起,使其距地面1米以上,澇害及大雨前後在地面及下部樹冠噴灑0.7%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l 000倍液。
地理分布
我國各柑橘產區均有發生,其中以西南橘區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