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塘教案
在博羅縣,據民國《博羅縣誌》載:“縣中耶穌教始於鹹豐十年(1860年),英教士開其先。同治元年(1862年),法神父繼其後。”1860年,倫敦教會牧師歐得利始設基督教會址“福音堂”於鐵場竹園,後改在縣城下巷,末遷江東村旁山嶺上。據村老述往,會址四周曾豎有“倫敦界址”石牌(現已佚)。教會在縣內先後設傳教處有五,共有信徒600餘人:其中桔子文堂100多人,黃麻陂區堂有學生信徒200多人、教友100餘人,顯村、公莊又學生信徒130餘人、教友100餘人,石壩有教友20餘人,以上五處屬瑞士巴色會,曾改為“中華基督教崇真會。”縣城下巷、江東、葛嶺、南社塘、板橋、深湖、禮村、九子潭(今九潭)、義和、公莊、柏塘、響水、平安等地屬中華基督教之倫敦教會。1862年,法教士始設“天主堂”於縣城北上塘街。縣內之傳教地則有八處,共有信徒1600多人,其中柏塘、泰美約500人,公莊、顯村、黃麻陂500多人,縣城、仍圖、黃塘500多人。柏塘天主教最大,信徒300多人。這些傳教士,披著慈善家的外衣,在各地恣意橫行,蒐集情報,干預地方行政、霸占房屋田產,甚至非法組織教會武裝,欺壓百姓。此外,還屢屢慫恿包庇入教地痞流氓、土豪劣紳,大肆魚肉鄉里。龐大的教會勢力與列強對華政治、經濟侵略相互配合,給博羅人民帶來無窮災難。故19世紀後,當廣東潮州、佛山、南海等地(計33處)民眾不斷掀起反洋教鬥爭,驅趕傳教士,焚燒、搗毀教堂的浪潮時,柏塘民眾對一向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法國傳教士早以切齒痛恨。
事件始末
柏塘鎮是博羅縣當時的重要圩鎮,人口較多,交通也較便利。清同治元年(1862年),法國傳教士於玗東側設建天主教堂。光緒年間,教堂主持者為申神父。其人能說頗流利的粵語,黃毛碧眼勾鼻,平日臉上掛著笑臉,心裡藏著冷刀,極是奸猾陰毒。為發展勢力,他經常出面“袒護教民,以廣招徠”。入教的流氓惡棍、土豪劣紳,依教仗洋,無法無天,做盡壞事,民眾受害多有不甘。申神父不但包庇他們,更勾結當地貪官污吏欺壓百姓,民眾怨積恨多,仇視教堂,早有毀之之意。適高埔村(吳姓)與徐禾村(廖、鄭姓)涉訟,柏塘官吏不依法善處,申神父出而助徐禾田村,高埔村被迫上控。1898年8月29日,省委派鄭公澤、知縣張從禹,會同汛官黃致忠,傳集訊究,值柏塘玗日(逢3、6、9日玗期),上千民眾圍觀,門衛不能制止,繼而群擁而入,鄭、張、黃等恐生事變,即將兩造交保候審,遣散市民。此前,柏塘富家劉萬合(曾捐資教堂)圖占良民朱和貴(屯裡村人,柏塘玗首飾匠)之妻,勾結申神父設計陷害,以申胸佩的十字架派人送交朱打首飾,後誣其盜“聖物”判刑遣役而奪朱妻。柏塘鎮又恰是日縣差行事拘捕朱貴和,然事前劉、申陰謀泄露,被朱妻舅父(黃塘村楊老秀才)獲悉,串連親友及劉的一些佃戶相助,趁機擊斃縣差三人而脫朱。時為中午,集市正旺,楊秀才等敲鑼聚眾,鳴冤叫屈,高埔、徐禾田村民訟未息,民怨沸騰,屯裡、黃塘村朱、楊等姓村民群情涌動,一呼百應,矛頭直指教堂,要捉拿罪魁禍首申神父。申龜縮教堂,民眾鼓譟。申放出惡犬並指揮惡教徒以槍、棒驅毆民眾,進而開槍,射殺打傷幾十人。群情更為忿怒,又聞官府派兵前來鎮壓,於是附近屯裡、黃塘等村民紛紛抱來松枝稻草圍堆教堂,縱火焚燒,教堂遂被焚毀。
柏塘民眾火燒天主教堂並擊斃申神父及惡教徒8人,法國侵略者於是向當地官府施壓,並提出無理要求,揚言如不派兵鎮壓村民,柏塘將化為焦土。知縣張從禹回屬詳報,隨後病卒;汛官黃致忠畏罪自殺。惠州知府即著新任知縣葛肇蘭隨同提督張春發前往查辦,並向法國人“謝罪”。葛在張大兵壓陣下,誅殺村民百餘人,草草了結此案。並向法國人賠款2萬元(官廳報賬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