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林昌彝(1803~?) 近代學者、詩人、詩評家。字惠常,自號□□山人,晚年又號茶叟、五虎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十九年(1839)舉人,多次會試不中。因獻《三禮通釋》,於鹹豐八年(1858)得建寧府學教職,僅一年即被排擠去官。同治年間,一度掌教廉州海門書院。約卒於同治末年。
林昌彝與魏源以及族人林則徐為摯友,留心世務。對外具有強烈的愛國心,"每談海氛事,即激昂慷慨"(溫訓《射鷹樓詩話序》)。所著《平夷十六策》,林則徐見之以為是"救世之書"(致林昌彝信)。又志在除弊振衰,所著《四臣表》實是針對朝廷"敗將庸臣蚋狗紛"(《自題四臣表後》)的現實而發。林昌彝的詩集剔除摻入的他人詩作,存詩近800首。他的詩如《亭檻詞三章》、《市價行》中"嗷鴻百萬集中野,長官攜笛上高樓"等,痛斥官吏貪黷,關懷人民苦難;《杞憂》、《渡海》中"彎弓我慕西門豹,射汝河氛救萬蚩"等,則抒發對帝國主義入侵的憂心與憤怒,表達抗擊的堅強意志。作為經學家兼詩人,林昌彝的詩以雅馴之詞表達憤世刺時的感情,所以"有金石氣,亦有薑桂氣"(陶梁評林昌彝詩),骨氣堅蒼,沉雄矯健。
詩評
林昌彝更突出的成就是在評詩。他在道光末年寫成的《射鷹樓詩話》"意專主射鷹(隱射射英)",其次則為"有關風化者"(《射鷹樓詩話》卷二十二),因此與一般的談詩之作不同,而具有關切時務的明顯傾向。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
①突出表現了愛國反侵略思想。前兩卷集中採錄了反映鴉片戰爭的詩篇,通過表彰作者及其作品,激勵反帝愛國精神,兼及抗禦入侵、抵制鴉片販毒及商品傾銷的方略。末卷則全錄朱琦配合魏源《聖武記》所作的《新鐃歌》49章。
②評論詩人和詩篇。評論所及以清代詩人為多,不下 200人左右,尤詳於嘉慶、道光兩朝作者。其中對當時進步詩人如魏源、林則徐、張際亮、朱琦、張維屏等給予了較多的篇幅,對一般詩人也能注意採摘與政治及社會相關的作品。入錄作者,除簡介生平,追溯詩作源流,品評風格成就外,選載原作較多。其中不少作者不見史傳,詩集不見刻本,藉《詩話》可窺一斑。又由於採錄較早,往往取於稿本,時而保留一些佚詩,如魏源、朱琦等人的某些作品。因此,即使對有刻本的作家,也具有一定的校勘、輯佚價值。
③通過選錄、品評作品和檢討前人詩論,表達了作者的論詩主張。他論詩注重"命意"、"寄託",強調"處處皆有作詩之人在"(《詩話》卷二十一),提出詩"本於性情"(卷十九)。他肯定嚴羽詩有別材、別趣之說。但反對嚴羽"詩非關學"、"詩非關理"的提法,而讚許朱□尊所說"詩篇雖小伎,其源本經史。必也萬卷儲,始足供驅使"。這實際反映了當時"學人之言與詩人之言合"的詩歌傾向,為後來"同光體"所推衍。此外作者論詩強調"溫柔敦厚"的詩教,則反映了詩論的保守傾向。
④雖是詩話,於有關風化之事,諸如花會的賭博、吸食鴉片之害及斷煙之方以及耶穌教的傳播等,也都有所論列。
詩文集有《衣□山房詩集》 8卷,同治刻本;《小石渠閣文集》6卷,光緒刻本。評詩之作主要為《射鷹樓詩話》24卷,鹹豐刻本,同治初年南遊廣州續成談詩之作《海天琴思錄》與《續錄》各8卷,有同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