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林容於1920年考入法國南錫大學農學院。1921年他作為“新中國農學會”的代表,代表中國首次出席在比利時舉行的國際農業會議;1923年大學畢業後,考入法國克萊孟大學理學院繼續深造,從事真菌學研究;1925年獲法國自然科學高級文憑;1927年至1928年又相繼獲克萊孟大學理學碩士和國家理學碩士學位; 1930年獲巴黎大學國家理學博士學位。
1930年回國後,林容歷任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生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39—1944年任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廈門大學生物學系教授、系主任兼海洋生物研究所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調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員、副所長、代理所長。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學部委員),1957年他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此後,他還曾擔任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名譽理事長,北京市植物學會理事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他參加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會議。此外,他多次率領中國科學代表團出訪前蘇聯及其他東歐各國。
研究方向
高等植物分類學。
主要貢獻
林容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從事高等植物分類學的研究,是中國菊科、旋花科和龍膽科植物系統分類的奠基者。他發現了菊科重羽菊屬及各類植物的新分類群百餘種,為中國菊科植物分類和植物區系做出了重要貢獻。50年代,他參加了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編寫了《水土保持手冊》,為黃河綜合治理和黃土區水土保持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他曾主持《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菊科)和《中國植物志·菊科》兩書的編寫,並編著了《中國植物志》第74、75、76(1)、76(2)卷。
評價
林容治學十分嚴謹,從不急於求成。他發現過不少植物新種和分類群,但他總是要反覆檢查比較,在標本材料不夠完備或未得到充分證據之前,從不輕易撰文發表。
林容在植物分類學研究上有精深的造詣和豐富的經驗,且掌握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但是,他從不把這些據為己有,他總是毫無保留地提供出來,讓大家共同使用。更令人欽佩的是,有一些重要的發現,只要再做一些研究,即可成為很有價值的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而他卻將其讓學生去研究。學生所做的研究工作,雖然都經過他的指導,並且所寫論文都經過他審閱和修改,但他從不讓學生在論文中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對他所寫的論文,哪怕學生只做了一點微薄工作,他卻主動署上學生的名字。在半個多世紀的工作歷程中,他以“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忘我精神,把畢生的精力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中國的科學與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