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衛

林家衛

林家衛,字無為,漢族,1974年生,福建南平人。藝術家、企業家、慈善家、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現任中衛世藝(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樂中國學會主席、中游協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共青團廈門市機關青聯常委。北京福建總商會副會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授予“五個一批”人才稱號。 出版有作品集《家衛心語》、《每日一示》《家衛新永百猴書畫集》《名家百猴展》 等著作。自2000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二十九次“中衛世藝林家衛雕塑繪畫藝術展”。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林家衛 林家衛

林家衛,字無為,漢族,1974年生,福建南平人。藝術家,企業家 ,慈善家。現任中衛世藝(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樂中國學會主席、中游協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共青團廈門市機關青聯常委、廈門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北京福建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授予“五個一批”人才稱號。因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多年來屢次將雕塑作品義拍所得全部捐獻給災區,曾榮獲“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等稱號。出版有作品集《家衛心語》、《每日一示》、《家衛新永百猴書畫集》、《名家百猴展》《慢筆》等著作。自2000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二十九次“林家衛雕塑藝術展”(詳見“主要成就”藝術篇簡表)。並取得了“中國城市雕塑資格證書”。其代表作《馬江海戰》、《一國兩制》、《鐵骨狂飆》、《護古》、《精衛》、《開拓者》、《班超西行》、《變廢為寶》、《真空有妙》、《化腐朽為神奇》等先後在國內國際獲獎。不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生態雕塑藝術作品,都洋溢著他對人類的愛和對美的追求。

主要成就

藝術篇

1994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浮雕《錦繡八閩》;

1995年,創作雕塑作品《我是人民的兒子》;

1996年,創作雕塑作品《偉大的敬禮》;

1997年,作品《一國兩制》參加45周年校慶展;

1998年,作品《精衛》入選首屆中國《槐花杯》環境雕塑大賽;

1999年,作品《馬江海戰》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00年,作品《秋聲》參加中國國際藝術交流展;

2000年,作品《護古》獲首屆中國國際雕刻藝術節三等獎;

2000年,為迎接“九八貿易洽談會”,舉辦“林家衛雕塑作品展”;

2001年,經過十年藝術生涯,在福建廈門成立第一個雕塑展覽廳;

2001年,《一國兩制》與《建設者》分獲“慶祝建黨80周年福建美術作品展”三等獎與優秀獎;

2001年,作品《鐵骨狂飈》入選第五屆全國體育美術展覽(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01年8月,參加中國雕塑家赴歐洲學術考察活動,並參加比利時皇家藝術展;

2002年5月,為慶祝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由共青團廈門市委、雕塑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衛·林家衛大型雕塑藝術展”在福建廈門工人文化館廣場舉行;

2002年,為迎接海峽兩岸台交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林家衛雕塑藝術展”;

2003年,作品《班超西行》入選全國首屆壁畫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03年,由中衛陽光公司主辦的“林家衛雕塑藝術成就展”在福建廈門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4年,作品《望星空》、《護古》、《秋聲》參加比利時國家雕塑展;

2004年,作品《武韻》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雕刻藝術節;

2004年,由福建廈門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心舉辦的“中衛陽光雕塑藝術展”在廈門舉行;

2005年,作品《建設者》入選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05年,由中衛陽光公司主辦的“變廢為寶”雕塑藝術展在湖南長沙國中星城舉行;

2006年5月,為慶祝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由福建省文聯主辦的“99座偉人肖像展”在福建福州舉行,雕塑引起國內外藝術界的高度關注;

2006年,由福建省廈門市文聯主辦的“林家衛雕塑作品展”在福建廈門明發商業文化廣場舉行;

2007年5月,參加廣東深圳“海上田園”石雕大賽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

2007年5月,“林家衛百尊名人肖像展”在福建廈門明發商業文化廣場展出;

2007年8月,作品《真空妙有》參加第八屆中國雕刻藝術節;

2007年,路達-家衛雕塑公園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園博園中建成;

2007年10月,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參加“和而不同”當代雕塑藝術展;

2008年,由青島市文聯主辦的“化腐朽為神奇”雕塑展在青島寶龍城市廣場舉行;

2008年,作品《統一》參加在廈門文化藝術館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雕塑藝術展;

2008年,由蚌埠市文聯主辦的“林家衛世界名人肖像雕塑”藝術展,在蚌埠寶龍城市廣場舉行;

2009年,抗震題材雕塑《眾志成城》入選由中國慈善總會、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雕塑百家聯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9年6月,為弘揚環保精神,在青島寶龍城市廣場舉辦99件建築工地“新生命”雕塑藝術展;

2009年11月,在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會展出雕塑新作《思想美學》;

2009年,作品《敬禮》參加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藝委會主辦的北京蟹島雕塑展;

2009年,由中衛世藝公司主辦的“海河故道雕塑藝術展”在天津舉行;

2009年,在北京飯店舉辦林家衛“思源”雕塑藝術展;

2010年,在馬來西亞舉辦中衛世藝·林家衛藝術展;

2010年,在美國奧蘭多舉辦林家衛雕塑藝術大展;

2011年,中衛企業(北京)總部成立,舉辦中衛十一年輝煌展;

2011年7月18日,在北京健一公館舉行獻給建黨九十周年林家衛從藝二十周年工作匯報暨《家衛心語》新書首發式;

林家衛 林家衛

2012年6月8日,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中衛世藝林家衛雕塑藝術展;

2013年3月,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中衛世藝林家衛藝術展;

2015年8月,在上海舉辦中衛世藝林家衛藝術展;

2015年9月,在紀曉嵐紀念館舉辦家衛新永生肖展;

2016年1月8日,在紀曉嵐紀念館舉辦家名家百猴展展;

2016年6月14日,在上海展覽中心中衛世藝林家衛藝術展;

2016年6月15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文化投資洽談會應邀出席並參展;

慈善事跡

1995年,創作雕塑作品《思想》捐贈給母校;

1997年,代表作《一國兩制》捐贈給福建工藝美術學校;

2002年,作品《思夢》捐贈紅十字會,活動由共青團廈門市委舉辦;

2003年,為四川廣安捐贈雕塑作品《總設計師——鄧小平》;

2004年,創作《雷鋒》雕塑捐贈給南平洋後國小;

2005年,創作雕塑作品《皮將軍》;

2006年,雕塑作品《向雷鋒同志學習》捐贈給廈門聾啞學校;

2008年5月,“5.12“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趕赴汶川災區現場,慰問災區人民;

2008年10月之前,先後九次進川、為災區捐贈助的同時,尋找感人故事,捕捉藝術靈感,共創作100件雕塑作品,並捐贈8件雕塑作品;

2008年,參加全國著名美術家為四川地震災區校園重建義賣活動,多件作品拍賣成功;

2009年5月,作品《眾志成城》捐贈給北川縣文化局、旅遊局;

2009年5月,由陳游標先生捐送、林家衛創作的雕塑《5.12》被列為汶川地震的紀念碑;

2009年,通過廈門紅十字會為台灣“8.8”水災捐款;

2009年,《開路》入選“禮讚聲明:5.12中國汶川地震抗災周年紀念雕塑展”並捐贈給中華慈善總會;

2010年1月,向福建省南平市洋後鎮後坪村鄉親及在校生捐助善款;

2010年,“4.14”玉樹地震發生後親臨災區現場為災區捐款捐物,配合陳游標先生為玉樹地震災區製作“4.14紀念碑”;

2010年,“6.18”福建南平特大水災,第一時間趕赴老家南平,在賑災晚會上捐助善款和雕塑作品《虎嘯長歌》,36件國內外獲獎作品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贈給老家南平,用於災區重建家園;

2011年1月,向福建省南平市洋後鎮後坪村鄉親及在校生捐助善款;

2011年,通過廈門紅十字會為日本地震災區捐款;

2011年,通過廈門紅十字會為雲南盈江災區捐款;

2011年,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捐贈雕塑作品《鐵骨狂飆》;

2012年1月19日,向福建省南平市洋後鎮後坪村鄉親及在校生捐助善款;

2012年5月8日,為中國紅十字會完成亨利 ·杜南銅像的製作及安裝;

2013年,向福建省南平市洋後鎮坪村鄉親及在校生捐助善款;

2014年,春節為家鄉孤寡老人捐助善款;

2015年,為家鄉捐贈雕塑《神牛》;北京京華公益事業基金會向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捐款;

2016年,向福建省南平市洋後鎮坪村鄉親及在校生捐助善款。

作品欣賞

家衛雕塑作品 家衛雕塑作品

眾家評說

林家衛,事雕塑。余嘗觀之,茲能以形寫神,盡人情萬物之狀。近讀其文,時而激亢,時而嗟嘆,時而溫婉,時而長嘯,雖稚氣爰爰也是丹心一片。真性情所興發。今日集文出版,托吾代序,既為“心語”便首在真誠。家衛若能執此“赤子心”,潛心讀書,日後必有進益。

——吳悅石《<家衛心語>序》

家衛的為人是中國式的,氣質與形象也是中國式的,但家衛的藝術創作卻是徹頭徹尾的後現代式。他是一名富有先鋒意義的雕塑藝術家,他的作品挑戰性強,形式上極端反邏輯、反形式,隨意拼湊,而又能把繪畫、舞蹈、音樂、文字、攝影等類別的藝術要素有機融合起來,具有張力四射的藝術感染力。他在一組有代表性的《人體雕塑》作品中,用塑膠、樹脂、玻璃纖維等材料創作出一群光著頭、兩眼空洞、雙手無措前探,但豐乳蜂腰、圓潤性感的裸體女性,這些雕塑是以一個母本來複製的,但家衛卻用不同顏色的油漆從她們頭上潑下,淋成了一個個有所區別的印象讀本。

當家衛把這組雕塑的圖片送給我時,我問他想表達什麼?他笑笑,一開始不作回答,等了很久才告訴我,他創作的是一組空的符號,可以根據我的心境、想法或感覺,自由想像自由發揮。話雖這么說,我後來卻知道了他的這些作品先後入選了《美術大鑒》、中國《雕塑》雜誌等媒體。而且,不斷有其它作品入選國內外美術展並獲得獎項,贏得了很多業內專家的讚賞,他本人也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併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等社會職務。

——蘇忠《我的朋友林家衛》

林家衛的雕塑藝術才能顯示的範圍是多面的,這些藝術作品給我的感覺,大體可分為婉約、豪放、沉鬱三個類型。像他的《歲月》、《任性》、《探索》等是婉約的,它是三度空間中無聲的詩。其中的詩意必須得從它們的整體與細節的敘說中慢慢領悟悟得。

……藝術家的作品是理念與藝術的體現。不同風格的作品,反映出的就是不同的“個人性格”。纖柔綺麗者,使我們覺得與女性有關,威猛剛健者,似乎必然出自男性,但這往往是習慣性思維做的怪。看林家衛先生氣貫長虹的《馬江海戰》、奔放浩蕩的《勇辟新航》、激情澎湃的《建設者》、力可回天的《鐵骨狂飆》、速能超光的《六駿馬》……讓人覺得他是個粗狂豪放的高個大漢。但聽見過他的人描述後,才知道這位雕塑家和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有極大的反差——他形體細瘦,白皙儒雅,竟似“好女子”。使我想起了司馬遷對張良的評價,細想一下,這種狀況也是屢見不鮮,像逐鹿中原的唐太宗,寫詩作文纖麗靡巧,如《望雪詩》“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全無帝王之氣。像橫掃歐洲的拿破崙,雖個頭低於常人,但是他建立起法蘭西第一帝國,粉碎反法同盟,爭霸英俄的雄心膽魄又豈能用身高衡量?看來有時候這種“反差”是一種對自身情況的彌補,是增深其印象的絕好素材。

——顧正耀《林家衛雕塑欣賞》

中國雕塑家林家衛先生所創作的西方人物的肖像作品,通常是東方藝術家們感興趣和嘗試的領域。

創作已故人物的肖像是很困難的。因為在創作中,雕塑家從來就沒有足夠可供參照的資料,也不可能像創作在世人物時那樣,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和研究人物的頭部特徵,來進行創作。

林家衛利用資料所創作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由此可以看出他訓練有素的解剖基礎,因而對肖像的骨骼結構把握得很好,作品耐看,給人的感染力很強。

我將就作品中的某些我熟悉的人物給予評論,對我不太熟悉的倫琴、伯恩哈特、莫爾等人,將不予以評論。一些有鬍鬚的小小個,如馬奈、莫奈、雷諾瓦和達爾文,這些人物看上去與原型相似,但是對鬍鬚的處理過於雷同。例如:馬奈,根據記載,他的鬍鬚和頭髮通常是修剪得較整齊的。

加繆肖像的嘴部塑造完成得很好,使人想起他那眾所周知的少見的嘴部和下顎天生的特徵。

我個人的評論:最成功的肖像是狄更斯,與我所知的他的肖像接近,該作品對人物的塑造很傳神。

——安東尼·司頓斯(Anthony stones)《我看林家衛的肖像雕塑》

站在林家衛的雕塑面前你會獲得一種激情和力量,你不得不為他鬼斧神工的創造力感到詫異。中國古代的書畫藝術家講究道法自然,在林家衛的作品中似乎也能讀到這一點,他體驗和感悟自然,追求雕塑之道。“道”是什麼?道即規律,道即法則,道就是人對自然規律的理解、闡釋。他游弋於自然、生活之中,傾心於對自然、生活的關注,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從不同側面體悟出無窮盡的形式法則和造型規律,創造出大量的雕塑藝術品。

德藝雙修,林家衛在追求藝術的同時還熱衷於公益事業。他曾幾次深入汶川震區賑災,多次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公益拍賣,多次的善舉讓他獲得多項殊榮:2008年,林家衛被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等6家公益事業單位評為“中國公益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評選為“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同時還獲得“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名傑出人物”等多個榮譽稱號。面對這些他從容淡定,他說:“這些稱呼對我來說是一種鼓勵,但是也是一種‘累贅’。它們將使我不得不要求自己做更多的公益事情,要求自己用公益的心態將藝術創作進行到底。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探索之路……”

在這條沒有終點的路上,我們希望林家衛能夠走得更遠,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希望他能夠創出更多優秀的雕塑作品。

——王永偉《來源於自然,回歸於自然》

林家衛的肖像雕塑,保守中又有前衛,他的作品不是那種完全精準的寫實,不講究與對象客觀的面部特點絕對相符,而是流露著寫意的韻味,這是退後中的前進,純手工的塑造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顯得隨意,尤其是對人物頭髮和鬍鬚的處理,不見章法,不事雕琢,卻很逼近西方人的發須特徵。

此外還有細節的誇張,比如《荷馬》的盲眼,林家衛給予了特別的強化,這種強化以荷馬身體的殘缺而反襯了他的不朽成就,並且以特徵強化的方式彌補了與人物原貌的距離,這也是林家衛如此之多的肖像作品彼此區分的重要手段,創作對象大多是西方人,而中國雕塑家對西方人的面部特徵的熟悉程度尚有不足,如此大規模的創作,很容易使數量與藝術質量產生衝突,容易出現重複,林家衛在努力去避免,通過參照前人所做的雕塑、照片、油畫,甚至是文字描述,去尋找對象的個性特徵,在細節部分找差異,然後誇大差異,儘可能向對象靠近。

為這些名人造像,不只是要“寫”人物之精神,而且是“寫”一己之意氣。林家衛的作品,處處能讓人看到他在創作時的酣暢淋漓,也許,林家衛之所以棄卻工具而如此信任他那雙手的創造力,正是因為手的騰挪轉移更能直接通達地釋放他積鬱胸中的情與意。

——wewen《保守中的前衛 —— 評林家衛的名人肖像雕塑》

藝術作品是一個藝術家的人生態度,藝術家不僅是個性的彰顯者,也應是社會的責任者。數年前林家衛便將自己的藝術視角觸及到了現實中的生存問題,觸及到了生活的本源,他躑躅在工地的垃圾上,尋覓著能夠表現環保意識、勞動價值、生存思考的素材,以別樣的藝術感知表達著對這些問題的認識。而今他的藝術觸角自覺地關注面前的悲劇,在廢墟之中建構起了他的對創傷、災難的理性思考。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語)。這是講人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形成的悲慘結局,而大地震造成的悲劇是自然力之所為。生態學反映著生物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災難之後的生態首先是心理安撫與重樹生活信心的“生態關係”。對這安撫與重樹,林家衛費了不少心思,他的獨到之處是運用了廢墟中的“現成品”,在重構的整合中顯現出了一種人文關懷,創作出了一件件具有事件特徵的雕塑作品。這件件作品構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符號,重述著這一時刻,見證著這一時刻。

林家衛的作品昭示出悲愴之後的覺醒,表達出人間的大愛和不屈的人性,使人感受到大災之後雖留下了深深的痛楚,但更留下了不屈的精神力量。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講,悲劇是人生創傷之後的價值揭示,這使我們不自覺地問自己——悲痛留下了什麼?這便是林家衛“生命之塑”的意義所在。

——宋偉光《悲痛留下了什麼》

公益事業不是一個個體的事情,從大局來看,這是關乎社會和個人價值取向的大事。如果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都行動起來,去形成一種積極、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社會時尚風氣,將花費在胡吃海喝、奢靡放蕩上的錢都用在幫助弱勢群體之上,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是充滿溫暖和友愛的社會,現在所存在的社會問題也一定會大大的減少,所謂的和諧社會必將應運而生。再說到藝術,從本質的角度看,公益實踐行動為社會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真正的藝術家也在創造精神財富,做藝術與做公益又有什麼區別呢?藝術圈裡的人常常因為擔憂社會轉型期中國所存在的價值混亂問題,而強調東方文化價值重構。這種思考、探討與實踐正是一種公益事業。如果我們的藝術家都以一種公益的心態來做藝術,那么現在那些粗製濫造的城雕、庸俗應景的作品必將會少很多吧!如果我們那些富有而成功的藝術家們都能夠投入到公益事業中,以他們毋庸置疑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去創造另一種價值,那很多面臨著困境的人們必定會充滿希望。而今,林家衛正在致力於一個以雕塑為主的文化產業園項目,他笑言:“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算是我為雕塑界做一點小小的公益事業吧。我希望以此為藝術家們提供一個更自由的創作平台。”

羅丹說,生活中並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光。林家衛有了這樣的眼光,有了從商業的喧囂浮華中沉澱下來的心境,有了積極而陽光的心態,那么,讓我們祝福他,在今後的探索之路中,可以對自己的藝術創作做出更為深刻的梳理,在藝術本體的探索中尋求更大的突破!

——王夢佳《讓愛與藝術同行 :記林家衛與他的公益雕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