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林同春的早年生活不堪回首。1925年他生於福建省福清縣東瀚村一戶世代貧窮的農家。他5歲時,父親毅然別妻離子,東渡日本尋求脫貧之道。父親一走就是5年,留給全家的只是美好的希望和加倍的艱辛,林同春的一個弟弟也在那時被飢餓和病魔奪去了生命。
林同春9歲那年,父親將他和母親接到了日本。新生活開始於京都府一個面向日本海的小山村。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他們的新家是一所破舊不堪的木板房。林同春穿著根本不能禦寒的膠鞋,背著沉重的布料,踏著厚厚的積雪,跟著父親到山村里挨家挨戶賣布。在學校里,他常被日本老師和同學欺侮,因為,他是“支那人”。
少年立志
中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把所有旅日華僑拋進了苦難的深淵。多數華僑遭到了驅逐,少數沒有被驅趕回國的華僑則幾乎都在鬼門關前徘徊過。林同春一家也被強制從舞鶴軍港附近遷出,並由於是“敵國人”而飽受凌辱。他曾被毫無緣由地拷打過幾次,並被關押過半個月。戰爭的殘酷和恐怖,使剛成年的林同春內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企盼著中國趕快強大起來,暗暗發誓要努力進取,挺直腰板,成為一個有力量、有尊嚴的中國人,為消除戰爭和野蠻、為維護和平盡一份力。
青年機遇
二戰結束時,日本已是一片廢墟,百姓極度貧困。這是苦難,也是機遇。1949年,林同春隻身闖神戶,在“三宮國鐵高架”下面的簡陋店鋪里苦心經營了三年服裝面料,有了一些積蓄,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他將目光瞄準了不動產行業。他認為,在世界上無論新舊都能高價出售的商品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動產。他憑著不凡的眼光,努力開拓,漸漸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高樓公寓、自己的商店商場,擁有了海外貿易網路和資金。林同春在經商中始終奉行的原則是“信譽”和“厚道”,他從不把損失和危險轉嫁給別人,相反,卻經常為朋友和員工分擔困難。日本經濟衰退期間,他的幾個保齡球館被迫關閉,面對巨額債務,他本可以將160名職員辭退,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把大部分職員留下來,儘量安排在剛開業的“中國百貨公司”里,實在安排不下的,他便親自為他們找到新工作,然後才辭退。在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中,他遭到了很大損失,有人勸他提高房價以彌補損失,他沒有同意,認為不能給災民雪上加霜。他在總結自己50多年的商海生涯時說:“做生意的訣竅就在於不要加害於人。人格本身就是一種最重要的資本。如果你做坑人的生意,你的資本就會喪失殆盡。” 他在華僑商界樹起的是一面人格的旗幟。
主要作為
愛心報國
飽嘗艱辛之時,林同春思念祖國,功成名就以後,亦不忘回報祖國。他曾捐資2億多日元,重建可容納1200名學生的東瀚國小,新建可招收1500名學生的東瀚中學,資助廈門集美學校;1985年,他給天津市殘疾人協會捐贈了一個貨櫃的新服裝;1994年,他為福建華僑農場捐款,幫助回國的印支難民;在1988年的黑龍江森林大火、1991年的安徽江蘇水災、1992年的華東地區水災、1993年的江南地區水災和1998年的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之後,他每次都大量捐款用以救災,有時還親赴現場視察,幫助研究救災對策。他說:“有能力的人盡力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就是人類的愛心,把愛給予人類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中日友好
為加強旅日華胞與祖國的聯繫,林同春不遺餘力。早在50年代,他就與一些福建同胞創立了“福建同鄉懇親會”。他也一直想把“懇親會”辦到家鄉去,把華僑與家鄉的關係拉得更緊密些,為建設家鄉出把力。經過不懈的努力,1984年10月,“懇親會”終於在福州成功開幕,《人民日報》也為此刊發了訊息。
為了促進中日友好、增強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和維護和平環境,林同春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認為,“友好”並不是一味地俯就對方,而是建立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1985年是“國際青年年”,他策劃並組織了規模很大的“中日青年友好汽車馳走活動”訪華團,把中日友好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參加訪華團的日本青年們不僅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展出的史實深深觸動;1991年,在神戶日華實業協會的集會上,林同春為50年前在“花岡事件”中被殘酷迫害致死的 418名中國勞工向日本某些大企業發出聲討,並協助有關方面進行事件調查,直到獲得完滿結果;1995年的金秋十月,時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日,第35屆“旅日福建同鄉懇親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參加“懇親會”的旅日華胞們對戰爭災難有著特殊的感受,他們在著名的蘆溝橋修建了一座莊嚴的紀念碑,以紀念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性勝利,彰表旅日華僑的正氣。首倡修建紀念碑的人就是“懇親會”的名譽委員長林同春。
所獲榮譽
榮譽
從1995年至2009年,他在日本一直擔任“外國人學校協定會”會長,為旅日外國人爭取權益和福利,伸張正義。
代言人
成為旅日中國人無可爭議的代言人。
追授稱號
“鑒於林同春為日中友好盡心盡力,為阪神大地震後的復興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神戶市政府20日決定追授林同春 “市政功勞者”榮譽稱號,他成為該榮譽稱號的第六名獲得者。
林同春的葬禮於22日中午11點半在神戶市中央區的關帝廟舉行。當日約有一千人前往弔唁,弔唁者中既有來自日本各地的華人僑團代表也有地方政治家及企業界人士。
人物評價
兵庫縣知事井戶敏三在悼詞中讚揚林同春:“一生為日中友好鞠躬盡瘁,是一名真正的‘世界人’。”
神戶市市長矢田立郎宣布追授林同春“市政功勞者”榮譽稱號。
神戶華僑總會會長鮑悅初說:“無論在台灣出身的華僑中還是在大陸出身的華僑中,他都德高望重,是我們敬愛的長者。他經常教導我們‘為地域的發展與和平做出貢獻,能促進華僑的發展與和平’。”
林同春在戰後出資重建的神戶中華同文學校的校長愛新翼親自擔任了葬儀委員長,他說:“關於學校的發展,還有很多事想和他談。他的辭世如同一顆巨星消逝。”
福建同鄉會理事長石雅之說:“他為家鄉福建省建設學校,可以用‘偉大’來形容他的功績。”
林同春的長子林伯正(41歲)說:“父親熱愛和平,是了不起的父親。”
其他
林同春去世
2009年11月19日下午2時10分,著名旅日僑領林同春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4歲。
11月22日,林同春先生追悼會在神戶關帝廟禮堂舉行。正在日本關西地區訪問的外交部長楊潔篪聽到林先生逝世的訊息後,立即委託鄭祥林總領事送去花圈,並代向神戶華僑總會及林先生遺屬轉達慰問。
追悼會
追悼會場被簇簇百合和菊花裝點得格外凝重,鄭總領事、兵庫縣知事井戶敏三、神戶市長矢田立郎、各僑團及留學生組織、社會各界人士、林先生的親屬、生前友好近千人前來為林先生送行。駐日本特命全權大使崔天凱、原台聯主席林麗韞、我歷任駐大阪總領事及國務院僑辦、福建省政府、外交部領事司等部門、有關領導、日本各界人士發來了唁電。
鄭首先發表講話,對林先生逝世表示震驚和悲痛,稱林先生作為旅日華僑領袖,一生愛國愛鄉,為推動祖國發展和統一大業、維護華僑權益、發展海外華文教育和中日友好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林先生的離世,對於祖國和僑社乃至當地社會都是巨大損失。鄭呼籲廣大僑胞繼承發揚林先生的高尚品德,繼續為祖國和同胞,為中日友好事業貢獻力量。
井戶知事和矢田市長分别致辭,深情回顧了林先生的生平,積極評價他對當地社會做出的貢獻,特別感謝林先生在阪神大地震及災後重建過程、第九屆世界華商大會中作出的卓越貢獻。矢田市長還在追悼會上頒發了林先生“神戶市功勞者獎”獎狀。
林先生長子林伯正向前來參加追悼會的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深情回顧了父親信奉和平理念、追求中日友好以及謀劃華僑華人事業的一生,表示將繼承父親遺願,並代表全家繼續支持民族教育,將此次葬禮所收款項悉數轉贈神戶中華同文學校。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日本各大報紙報導了林先生逝世和追悼會情況,當地很多市民團體也對林先生的逝世表示惋惜。
總體評價
說明
林先生是福建人,9歲離開故鄉來到日本,多年經營百貨公司、房地產等實業,頗有建樹。
優秀評價
他為人正直誠懇,睿智謙和,一生愛國愛鄉,熱心華僑華人事業,是一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華僑領袖。自上世紀50年代起,先後擔任神戶福建同鄉會會長、神戶中華總商會會長、神戶華僑總會會長、名譽會長等僑團領導職務,為旅日華僑華人的生存發展,多方奔走、義無反顧。幾十年來,受過林先生指導和幫助的人不計其數,在追悼會上回憶起他的往事,很多僑胞淚眼模糊、話語哽咽。他多年擔任神戶中華同文學校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為籌措經費和學校的運營發展,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為支援國內經濟建設、教育發展、沙漠綠化事業,捐贈巨資,不圖回報。林先生被譽為日本關西僑界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