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林偉(1956.8-)福建省福鼎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佛學書畫院院長,福建省政協畫室畫師,福鼎市政協書畫室主任,寧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9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學習。導師:錢紹武、蔣彩萍、劉大為。曾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45周年台慶,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名家賀清華”,福建師範大學95周年校慶等學術活動。2003年9月應韓國韓南大學之邀在韓國大田舉辦畫展,2004年4月福建省政協海雲墨會主辦“林偉水墨樣式學術展”。擅長國畫人物、山水,尤喜作古代詩家名人水墨畫。作品散見:《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國畫家》、《書與畫》、《中國畫研究》、《中國畫清賞》、《美術家畫報》、《亞洲藝術》等,並編入人民美術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權威機構出版的名人書畫集。98年作品《閩東小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銅獎。《謝靈運造像》獲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展優秀獎、《幾多相思入夢來》獲99澳門回歸中國畫、攝影作品大展優秀獎。2000年作品《紅塘》獲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瀋陽)書畫藝術節佳作獎(全國20名),2004年作品《中國園林》參加2004年首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2006年嘉德線上(收藏界)、香港(中國畫鑑賞)等十多家權威媒體推選為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著名畫家。出版有《林偉詩家名人水墨專輯》、《林偉中國人物、山水畫集》、《林偉素描、速寫畫集》.
詳細介紹
林偉,民主黨派人士,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雪雲寺禪畫院院長,棲林書畫院院長,亞洲藝術科學院教授,中國繪畫年鑑理事會理事,福建省政協海雲墨會專家組成員,省政協畫室畫師,寧德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寧德市(閩東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於福鼎市政協,任書畫室主任。
1990年,林偉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學習。師從錢紹武、蔣彩萍、劉大為。2003年9月,應韓國韓南大學之邀在韓國大田舉辦畫展;2004年4月,福建省政協海雲墨會主辦“林偉水墨樣式學術展”。擅長國畫人物、山水,尤善作古代詩家名人水墨畫。
作品散見《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中國畫》、《中國書畫博覽》、《中國畫壇》、《美術時空》、《國畫家》、《書與畫》、《中國畫研究》、《中國畫清賞》、《美術家畫報》、《亞洲藝術》、《中國美術》、《亞洲人物》、《中國書畫鑑藏》等,併入編人民美術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權威機構出版的名人書畫集。
1998年,作品《閩東小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銅獎。
2000年,作品《紅塘》獲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瀋陽)書畫藝術節佳作獎(全國20名)。
2004年,作品《中國園林》參加首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老子悟道圖》、《達摩》獲第二屆、第三屆光明日報美術獎優秀作品獎。
2006年,被中國嘉德線上、《收藏界》、《香港中國畫鑑賞》等十多家權威媒體推選為當代最具潛力的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之一。
2009年2月,參加劉大為題名的當代百名國畫家提名展。2007年,大型學術刊物《華夏精英》中國書畫名家專輯聚焦——人物畫大家林偉。
2008年5月,應邀參加第四屆亞洲新意美術展暨學術論壇。2008年8月,《中國園林》入選由國際奧委會主辦的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
2009年3月26日,應邀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文化部《中國畫名家手卷展》暨學術研討會。
2010年5月8日,與劉大為、何家英、王明明並列全國20位畫作具有收藏投資潛力國畫家。
出版有《林偉詩家名人水墨專輯》、《林偉中國人物、山水畫集》、《林偉素描、速寫畫集》 。
名家點評
著名鑑賞家蕭平對林偉作品評價
林偉的人物畫,流露出一種空寂而玄遠的藝術氣質。這與他所使用的創作技法和描繪的對象都有關係。對於古典佛道人物的關注,不光提升了藝術作品本身的氣質,更從不同的側面滋養著藝術家的心靈世界。
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對林偉《四僧圖》作品評價
他的《四僧圖》的水平還是相當高的,他很善於用水,他的四幅畫除了線以外,水份掌握得好,水份不同的度很有講究,看得出他也很在意;水墨,水墨,重要的是水,水是大的關係;他的面部的描寫很精準、蓋彰、很簡練,而且他的題詞說法很有寓意,配合得相當好;背景,他施展的墨淡漠處理得也很好,你看中間兩個連在一起的淡墨,還有兩旁的淡墨效果也很好,整體上把僧人的那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對林偉作品《達摩》評價
林偉《面壁圖》,以寫意手法,在筆飽墨酣中表現了佛教經典之“一葦渡江”的傳說,雖筆墨簡潔,卻意蘊雋永,在“意到筆不到”與“似與不似之間”營造了寫意水墨的審美情趣。
作品集
•人物系列
•孔孟儒系列
•四僧圖
•十八高僧系列
藝術觀點
水墨、哲理、人生
(林偉) 心不安則落筆無法,中國傳統文化核心還是離不開養心二字,菩提達摩對前來坐禪的修徒說:你心安了沒有。六祖名偈:心不動、風不動、幡不動。莊子警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君子以求內而得其安樂,小人因求外而終日不安,我畫古人,與先賢對話,得知心靜學問方可深入發展。目標單純,矢志不移,如范曾先生所言:一氣尚存,從我所好,於是學問有所長進,技法有所提高,意境日臻完美。畫畫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
我常醉乎於中國畫的大寫意潑墨技法之中,水、墨、宣紙的交融之間意態萬千,有不盡的想像空間,即思接千載之上,神遊八極之表,在一種非關乎理的遊戲中,玩出智慧、玩出哲學、玩出詩性。而能在這種藝術上達到高度情態自由的狀態,需要的是技法與學養,缺一不可。譬如:你有激動萬分、呼之欲出的圖象在腦海中呈現,因沒有深厚的繪畫功力而無法表達感到遺憾。又如你有嫻熟的技法,腦海卻一片空白,只能當一名工匠。兩者之微妙,難於言表,更困於心悟。故文以載道,寓教於樂,是詩性的、哲理的,它不單是完成紙、墨與水之間的一種技法過程,是修身養性、完善人格、離迷得悟、再造思想境界的過程,所以畫畫可以陶冶情操,頓悟人生,可以延年益壽,養心也就在其中了。大凡光有理念之先行,強調視覺張力的成份,而缺乏感情的投入,為技法而技法,固然能豐富中國畫的語言表達,但它不是完整的藝術。“畫者文之極也”,中國畫稱之為“讀”而不叫“看”,似乎已明白說明畫畫與讀書之間的關係。我拉二胡,初學嚴謹的弓法與指法,與人一般,當能獨奏二泉映月時,完全是琴我兩忘。琴音即是心音。這種境界是不可模仿的。書為心畫,文如其人,即道理之所在。
從西方的三維結構素描到東方的二維平面裝飾;從(俄)尼古拉費申到中國的陳老蓮、任伯年的線條;從五大調子三大面到中國畫的墨分五色、乾、濕、濃、淡、焦;從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到、南濟謝赫的六法論:骨法用筆,氣韻生勁。我苦心實踐,一一比照,包括徐悲鴻先生與潘天壽之間的東西方教學理念進行分析,覺得中國畫筆墨精神之內涵遠遠高於西方藝術的那種重複自然的描摹。中國畫是哲學的、意象的。其精神核心博大精深,呈現出來就像一個地球的恆溫,表面是平靜的,可以承載萬物。如老子的“無為”狀態之美感,中國畫不受形的約束,追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神似以通達心靈之路,顯現人生的真、善、美為最高境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陶淵明的“心遠地自偏”、老子的“無為”、莊子的不言,看似消極,而真正體現出的是一種天人合一,萬物盡觀,得大自在的無窮之快樂。是積極的,入世的。有位哲人說過,選擇一種正確生活方式就是大智慧。中國畫是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大鑰匙,他的容量是任何畫種所不及的。這種綜合修養的積蓄藉助於毛筆、宣紙、水墨在剎那間潑寫出來,就像地球不斷的自轉和外有引力的作用下,使地殼擠壓,最終造成瞬間的火山噴發時的那種壯觀圖象,美輪美奐,無與倫比。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做這種“噴發”前的積蓄,那就是淡泊名利、潛心學問。單純中再單純,我們才有這種大能量。記得十多年前,我在溫州商場,湖北某高校教授用現代化儀器測量人的心理,他說,您這人血脈很流暢,很單純的一個人呀!功夫王子李連杰說:人只有把物慾降低到最低的時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幸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詩書作為閨中伴,與筆墨結成骨肉情。她是靠著這個單純來抵禦大觀園裡的風、刀、霜、劍和那彎冷月,體現她質本潔來還潔去,雪為肌膚,花為肚腸的純美境界。
中國畫是一種形之上的神遊,是輕鬆的,飄逸的,宋代良楷的潑墨仙人,明代徐渭的“筆底明珠”,清初八大山人的花鳥無不給人一種身心愉悅之感,范曾先生說,中國畫可以澆胸中之塊壘,以澄心明性。中國人總是嚮往神仙般的生活,乘青雲,弄紫霧,飛向瓊島瑤天,雖不能長生不老,與天地同永,雖屢試屢敗,而又屢敗屢試。但在精神上追求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境界,認為這是真正的快樂。這種追求人性之美,反照出人類的另一面動物本能的野蠻、醜陋,因而也是當代學人驅逐名利,潛心修學的一種修為模式。
今天文化復興,人類的和諧成為每個關注人類命運的有識之士所面臨的責任課題,而水墨作為這種文化載體之一,它呈現的是大象無形,大美不言,大道無為的東方哲學之終極“和諧”二字。作為一個有人類責任感和捍衛發展水墨藝術使命感的藝術家,我引用屈原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