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變
![樹林](/img/2/c4a/wZwpmLxIDM1MDO5YTN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U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雙木為“林”,甲骨文的“林”字是一個會意字,以兩個“木”相併在一起表示成片的樹木。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和甲骨文相同。小篆只是在筆畫上將“木”的枝權和根權形狀變成了曲筆。而隸書和楷書則將曲筆又變作小橫和撇捺。
![“林”字源演變](/img/5/dc9/wZwpmL0AjN4YTMyITN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U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詳細釋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名詞 | 成片的竹木 | forest | 《詩·邶風·擊鼓》: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 樹林、森林 |
特指林業 | forestry | 田間《趕車傳》下:農林牧副漁,各行各業一股勁。 | 農林牧副漁 | |
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 | circIe |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於世,而列於君子之林矣。 | 石林、碑林 | |
指野外或退隱的地方 | secluded place | 《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 ||
姓 | 《通志·氏族略三》:林氏,姬姓。 | |||
國君 | 《詩·小雅·賓之初筵》:百禮既至,有壬有林。 | |||
形容詞 | 眾多、繁盛的樣子 | 《莊子·天運》: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 | 林林總總 | |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林部】林
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凡林之屬皆從林。力尋切
說文解字注
(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周禮林衡注曰。竹木生平地曰林。小雅依彼平林傳曰。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部曰。野外謂之林。引伸之義也。釋詁、毛傳皆曰。林、君也。假借之義也。從二木。力尋切。七部。凡林之屬皆從林。
康熙字典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從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又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於中林。
又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於山為麓。
又《周禮·地官·林衡注》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又《爾雅·釋詁》林,君也。
又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又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鍾。
又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為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又綠林,荊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於綠林。
又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又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為部,棼、楚等字從之,今倂入。
![]() | ![]()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日本、韓國、舊字形](/img/2/a1f/wZwpmLxEzM5IzMwgDNxM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Q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書寫演示
![“林”書寫演示](/img/c/ef3/wZwpmLxcTNwUzN3cDO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g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書法欣賞
![]() | ![]() | ![]() | ![]() | ![]() |
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參考資料:
音韻匯集
字頭 | 小韻 | 聲符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韻部 | 聲調 | |
上古音系 | 林 | 林 | 林 | 侵 | ||||
廣韻 | 林 | 林 | 力尋 | 來 | 侵A | 侵A | 平聲 | |
中原音韻 | 林 | 林 | 來 | 侵尋齊 | 侵尋 | 陽平 | ||
洪武正韻 | 林 | 林 | 犁沈 | 二十侵 | 平聲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