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里橋郙閣頌

析里橋郙閣頌。漢靈帝建寧五年鐫刻於武都郡沮縣之析里,今在陝西省略陽縣之徐家坪鄉,前阻大江,後倚崇山。通高1.64米,寬1.15米,凡19行472字。記李翕造橋通濟之事,下辨(今成縣)仇靖撰,仇紼書。《郙閣頌》結體方整穩重,《分隸偶存》以為“字樣仿佛《夏承》而險怪特甚,相其下筆粗鈍,酷似村學堂五、六歲小兒描朱所作。”而《枕經堂金石跋》則認為“書法方古,有西京篆初變隸遺意。”楊守敬《評碑記》說它“與《西狹頌》相似,而造石不甚精,故鋒穎甚殺。”共和國成立後,因寶成鐵路過境,乃遷址於略陽縣之靈岩寺。今存靈岩寺。

簡介

漢《析里橋郙閣頌》,建寧五年立,雲“惟斯析里,處漢之右,溪源漂
疾,橫注於道。涉秋霖漉稽滯商旅,休謁往還,常失日晷。行理咨嗟,郡縣所
苦。斯溪既然,郙閣尤甚。臨深長淵,三百餘丈,接木相連,號為萬柱。遭同
隤納,人物俱隋,沉沒洪淵,酷烈為禍。於是太守阿陽李君諱會,字伯都,以建
寧三年二月辛巳到官。思惟惠利,有以綏濟。聞此為難,其日久矣,乃俾府掾仇
審,改解危殆,即便求隱。析里大橋,於爾乃造。又醳散關之<山朝>漯,徙朝陽
之平<火參>,減西□□高閣,就安寧之石道。禹道江河,以靖四海,經紀厥績,艾
康萬里。乃作頌曰”。頌後又有詩,皆摩滅不完。其雲“遭遇隤納”,又雲“
醳散關之<山朝>漯,徙朝陽之平<火參>”,刻畫完好,非其訛繆,而莫詳其義。疑
當時人語與今異,又疑漢人用字簡略,假借不同爾。

其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