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陸板塊運動引起的發生於板塊內部的地震,其地點比較分散,頻度較低,危害性大且震源機制複雜。
發生在現代岩石圈板塊內部中的構造地震。
板內地震絕大部分發生自第四紀以來岩石圈板塊內部有強烈活動的活斷層(帶)上。多為淺源地震,少數為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和板間地震相比,板內地震發生的地點零散、頻度較低。因為板內地震發生在有人類居住的大陸板塊內部,危險性更大。
板內地震震源機制複雜,它的地震類型、斷層錯動形式和震源深度等與蘊震和發震部位、斷層的活動特點以及介質性質等都有關係。
相關詞條
-
地震[自然現象]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
簡介 地震位置 地震成因 地震分類 地震分布 -
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
簡介 地震位置 地震成因 地震分類 地震分布 -
晉江地震
晉江,福建南部主要河流。上游有東、西兩溪,西溪為幹流。發源於戴雲山脈,幹流長182公里,流域面積5629平方公里。兩溪匯於南安雙溪口,至晉江縣入海。宋元...
晉江市 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大地震 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強地震 兩次地震對比 -
地震構造
地震構造指與地震孕育和發生有關的地質構造。通常按照研究內容和角度的不同,將地震構造分為全球地震構造、區域地震構造、震源構造及工程地震構造。
主要特點 類型 詳細描述 產生原因 地區分析 -
地震地質學
地震地質學運用地質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地震成因、地震活動規律的學科。它是地質學和固體地球物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地震是重大自然災害之一,是現代地球運動的...
發展簡史 內容 研究 研究方法 展望 -
海原地震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 ,中國寧夏南部海原縣和固原縣(當時屬甘肅省管轄)一帶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
簡介 震級 波及範圍 人員傷亡 地面構造變形 -
地震現場工作管理規定
《地震現場工作管理規定》是一部地方法規,本規定適用於地震部門在地震災區開展的地震現場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為政府開展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服務。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地震現場應急工作隊建設 第三章 地震現場工作基本要求 -
地震災害
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地震災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
意外急救 傷亡因素 全球大地震統覽 災害之最 中國現狀 -
泉州地震
1604年12月29日(明萬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東海域發生8級地震。泉州地震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鄰區遭受嚴重破壞。
8級地震 史料記載 地震分析 兩次強震 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