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plate earthquake
板間地震產生的機制是相鄰板塊的相對運動,可以分為碰撞型、俯衝型、洋脊型、轉換斷層型。板間地震的斷層錯動、震源深度與板塊邊界類型有關。
在會聚型的板塊邊界(如海溝處的俯衝) 斷層錯動為擠壓型的逆斷層型;在分離型的板塊邊界(如洋脊處) 斷層是拉張正斷層;轉換斷層處發生的地震為走滑型。板間地震分布在各大板塊的邊緣如環太平洋地震帶。
板間地震是確定現代岩石圈板塊邊界、類型,計算板塊相對運動的趨勢和速率以及研究構造應力場的最為重要的依據。
由大陸板塊運動引起的發生在板塊邊緣的地震,其發生地點集中,頻度較高,強度不太大且震源機制較簡單。 發生在現代岩石圈板塊之間的構造地震。
interplate earthquake
板間地震產生的機制是相鄰板塊的相對運動,可以分為碰撞型、俯衝型、洋脊型、轉換斷層型。板間地震的斷層錯動、震源深度與板塊邊界類型有關。
在會聚型的板塊邊界(如海溝處的俯衝) 斷層錯動為擠壓型的逆斷層型;在分離型的板塊邊界(如洋脊處) 斷層是拉張正斷層;轉換斷層處發生的地震為走滑型。板間地震分布在各大板塊的邊緣如環太平洋地震帶。
板間地震是確定現代岩石圈板塊邊界、類型,計算板塊相對運動的趨勢和速率以及研究構造應力場的最為重要的依據。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
簡介 地震位置 地震成因 地震分類 地震分布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
地震位置 地震成因 地震類型 地震分布 傳播方式晉江,福建南部主要河流。上游有東、西兩溪,西溪為幹流。發源於戴雲山脈,幹流長182公里,流域面積5629平方公里。兩溪匯於南安雙溪口,至晉江縣入海。宋元...
晉江市 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大地震 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強地震 兩次地震對比為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統籌國家地震科學技術發展,提升我國地震科學技術的水平和能力,保...
板內地震是一個地質術語,是指由大陸板塊運動引起的發生於板塊內部的地震,具有比較分散,頻度較低,危害性大且震源機制複雜的特點。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 ,中國寧夏南部海原縣和固原縣(當時屬甘肅省管轄)一帶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
簡介 震級 波及範圍 人員傷亡 地面構造變形1604年12月29日(明萬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東海域發生8級地震。泉州地震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鄰區遭受嚴重破壞。
8級地震 史料記載 地震分析 兩次強震 相關記錄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
震情概況 地震影響 地震狀況 地震文化 地震援助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時)在山東南部發生了一次曠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級為8.5級,極震區位於山東省郯城、臨沭、莒縣一帶,...
地震簡介 地震參數 烈度分布 各地詳情 古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