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5~25mm。體壁堅硬,黑色,具黑褐色斑紋。頭部呈小半球狀,散布稀疏刻點;喙較長,向下彎曲,基部1/3較粗,灰褐色,粗糙無光澤;端部2/3平滑,黑色具光澤。觸角溝位於喙的腹面,基部位於喙基部l/3處。前胸背板長大於寬,具粗大的瘤狀突起,中央有一條光滑縱紋。小盾片極小。鞘翅基部比前胸基部寬,鞘翅行間具稀疏,互動著生的小瘤突。足脛節末端有一個銳鉤。
卵
長3~4mm,白色,產於樹皮裂縫中。
幼蟲
老熟時體長8~27mm,乳白色,肥大肉質;頭部黃褐色,足退化,腹末有棘狀突三對;胴部彎曲,中部數節尤為肥狀,彎曲似菱形。
蛹
體長15~25mm,乳白色,腹末有二向下尾狀突。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蘇、福建、江西、湖南;朝鮮、日本等。
生活習性
羽化後成蟲先呆在樹幹蛀道內,經1~2天后飛出樹幹蛀道啃食嫩枝取食以補充營養,喜歡聚集在殼斗科植物溢出的樹液處。成蟲具假死性和較強的趨光性。成蟲羽化後5~8天進行交尾,10~12天開始產卵。
生物學特性
該蟲在重慶渝北區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木質部坑道內越冬。翌年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蛹期15~25天,5月下旬初始見成蟲,6月上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後需8~11天時間補充營養,在6月上旬始見產卵痕,6月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期12天左右,在6月末始見初孵幼蟲,7上旬為幼蟲孵化高峰期。幼蟲孵化後即蛀食韌皮部和木質部表層,以後逐漸向木質部危害,可穿蛀於心材部分,蛀屑白色顆粒狀,量大,排出堆積在被害材外面,以中,老熟幼蟲越冬。
防治方法
1、燈光誘殺一幼蟲△蛹+成蟲卵。利用成蟲具有較強趨光性的特性,在成蟲期設定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減輕危害。
2、人工拔除受害木,對受松瘤象危害的樹木實行全面鋸伐,伐樁不高於五厘米;將伐除的樹木運出林區空闊地集中燒毀;對伐樁先用刀砍“十”字形,“十”字達二厘米以上,再用藥液1:20的蟲線清水溶液噴淋,每伐樁10毫升,最後用白色塑膠袋罩住伐樁,防止藥液揮發。
3、加強檢疫,在現場檢驗馬尾松伐倒木或板材時,應觀察是否有蛀孔、蛀道、蛹室。由於松瘤象幼蟲個體大,成蟲特徵明顯,較易辨認,當發現感染時,套用磷化鋁片劑或溴甲烷每立方15~20克密閉熏蒸24小時以上處理,防治人為攜帶該蟲的擴散傳播。
鞘翅目(八)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