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名:Hylobius haroldi Faust,1873保護級別:未列入
野生馴化 :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中國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四川、雲南
識別特徵
成蟲:體長6.3-9.5mm,寬8.7-11.7mm。體壁褐至黑褐色,略發光。前胸背板兩側中間以後各有二個斑點,小盾片前有一個斑點,鞘翅中間前後各有一條橫帶,橫帶之間通常具“X”形條紋,端部具2,3斑點,眼的上面各有一小斑,這些斑點和帶都由或深或淺的黃色針狀鱗片構成。喙通常具細的中隆線,兩側各具略明顯的隆線和相當深的溝,散布和頭一樣的皺刻點,觸角柄節長達眼,索節一長約二倍於寬,二短於1,3長等於寬,其他節寬大於長,倒圓錐形,末節接近棒,棒尖,卵形;額中間具小窩。前胸寬等於長,兩側相當凸圓,後緣淺二凹形,前緣略縮窄,后角幾乎直角形;眼葉明顯;中隆線明顯,但在小盾片前面的窪之前消失,刻點皺。小盾片近乎三角形,端部鈍圓,散布刻點和毛。鞘翅行紋顯著,刻點長方形,互相接近,行間扁平,散布顆粒和毛。腿節具齒,脛節的內緣被覆毛。身體腹面刻點粗,發光,毛稀,腹板兩側的毛密得多,前,中足基節間突起的毛略較密。雄蟲腹部基部窪,末腹板中間具橢圓窪。
卵:橢圓形,長約1.5mm,白色微黃,透明。
幼蟲:老熟體長10~15mm,白色、無足、微彎。頭部紅褐色或黃褐色,兩邊近平行,後部圓形,上顎強大。第一胸節與l-8腹節上各一對橢圓形氣門。
蛹:長度與成蟲相等,除上顎與複眼黑色外,全體白色,遍布對稱排列的刺,腹端方形、具一對大刺。
生活史
二年一或一年一代;以成蟲在松樹幼樹根際的枯枝落葉中,或以老熟幼蟲及幼蟲在皮層,皮層與邊材間或在邊材以內的橢圓形蛹室內越冬。翌年五月中、下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集中於落葉松更新地上取食和交尾,取食二年生以上枝幹的韌皮部補充營養;六月中旬至七月底成蟲向採伐跡地擴散,選擇伐根產卵,將卵產在松樹和雲杉的新鮮伐根皮層上或泥土中,每雌蟲產卵60~120粒;卵經2~3周孵化,六月下旬新孵幼蟲陸續在伐根的皮層或皮層與邊材之間作蟲道活動取食;幼蟲約五齡,其發育進度與溫、濕度和營養質量相關;到九月末大部分幼蟲老熟並作橢圓形蛹室越冬,少數孵化較晚的幼蟲於翌年春季再取食後作蛹室化蛹,蛹期通常2~3周。越冬幼蟲七月末開始羽化,羽化成蟲多在蛹室中潛伏約半月後才自伐根爬出,尋找幼樹取食危害,當年不交尾產卵;於九月底在幼樹根際的枯枝落葉中越冬,少數羽化較晚的成蟲則在蛹室內越冬。
危害
落葉松、紅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糠椴、色木槭、大黃柳、山楊、白丁香、油松、雲南松。主要以成蟲危害,咬食樹幹的韌皮部,造成塊狀疤痕,並流出大量樹脂。如疤痕很多,將樹幹圍成一環時,梢頭就枯死。受害幼樹,一般樹冠大而高度不夠,乾材生長不良,失去利用價值,受害嚴重者全株枯死。成蟲每年有春季和秋季兩個發生與危害高峰期,春季主要危害幼樹樹皮和韌皮部,造成人工營造的針闊葉樹苗木和幼樹大量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
1.誘殺成蟲:春秋當成蟲大量出現時可用新鮮紅松、紅皮雲杉樹皮,內面朝下,用石頭壓緊,誘殺成蟲。
2.藥劑防治:成蟲及幼蟲期選擇適當的藥物防治。
鞘翅目(八)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