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煉性
這套劍法綜合了內家劍術的精華,短小精悍,雖然總共51式,卻每招每式具有很強技擊性,是一套實用劍法,領會的人可瞬間制敵。劍術八法刺、剁、撩、捧、抹、提、拉皆涵蓋。
練法
這套劍法可快演可慢練,但是必須注重身法與步法,其中腰的引導性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腰不動而劍不發。幾十種步法有擺扣步、跟步、八卦步、閃步、退步、躥步、絞步等。具體練法可參照游明生松溪小花劍教學視屏和他的書籍《武當秘傳劍術精華》,他練習得非常有神韻。他的武當蛇形劍視屏更是絕妙無比。
淵源
現在人接觸到這套劍法多半是受游明生大師的影響,游明生大師生前嘔心瀝血編著了諸如《武當秘傳劍術精華》、《武當秘傳松溪內家拳》、《武當秘傳短兵絕技》、《擒摔秘技》等書籍,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源。他還拍攝了相關教學視屏,至今仍可看到他的練武時輕靈飄逸的身姿,閃轉騰挪皆在一瞬之間,身法凌厲非常人所能及,沒有紮實的基礎和長期持久的聯繫很難達到他那個境界。之所以稱為秘傳,是因為松溪派武術屬於武當武術,千百年來只在內部傳授,外部鮮為人知,至今仍保留著古樸的風貌,所以有武林活化石之稱。
傳承
三豐之術流傳於陝西,以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師習得後傳至溫州,嘉靖年間,張松溪為最著。他和他的傳人吸收了僧、岳、杜、趙洪、智、化八門精華編創而成。松溪弟子四明葉繼美、近泉為其佼佼者,於是流傳於四明。四明得其近傳者有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單思南傳王征南。《明末武術家石敬岩考述》,其中寫到,在明末民間武術人物中,最具代表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王征南,一個是石敬岩(綿張拳)。
王征南晚年秘密收徒傳武多人,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思想家黃宗羲之子黃百家,就拜王征南為師,學練武當內家拳。王征南下世的當年,一代文宗黃宗羲就給他寫了墓志銘,在中國武術史上,首次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王征南死後七年(1675年),他的弟子黃百家其著《內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傳》。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王征南的內家拳法。其功理功法和“五不傳”的擇徒原則,大都與太極拳相同。王征南之後南派太極拳還傳到南京、四川等地,出現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清末年間張午庭傳至四川南充的陳曉東(這中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陳曉東遇到四川酉陽何鐵庚(據考證,張松溪晚年雲遊川黔、川湘一帶,四川秀山人何氏得其真傳。)印證松溪內家拳遂相信松溪功夫的真實性。至今民間仍有松溪派武術傳人,大家可以搜到王璨羽秋演練松溪陰陽太極拳的視屏。當代傳人游明生(已逝) 一次在武當上連續表演六場,猝死在舞台上,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人世,因其推廣武當武術做出卓越貢獻,破例葬於武當八仙墓旁,他與萬籟聲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武當、四川青城山、南充國外都有其傳人。
武術特點
跌打閉穴,反筋背骨,犯者即撲,打中有拿,拿中有跌。跌法最為精妙。戚繼光編著《繼校新書》中吸收了松溪內家拳很多招法。戚繼光云:“李半天之腿法、鷹爪王之拿法、千跌張之跌
法、張伯敬之打法。”
趣事
有僧七嘗與諸少年入城。諸少年閉之月城中,羅拜曰:今進退無所。幸一試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諸少年舉圜石,可數百斤者,累之。謂曰;吾七十老人,無所用試,供諸君一笑可乎;舉左手側而劈之,三石皆分為兩,其奇如此。
十輩,聞松溪名,至鄞求見。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慫恿之,試一往。見諸僧方校技酒樓上,忽失笑。僧知其為松溪也,遂求試。松溪曰:必欲試者,須召里正約,死無所聞。許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墮重樓下,幾死。眾僧始駭服。
1.有僧七嘗與諸少年入城。諸少年閉之月城中,羅拜曰:今進退無所。幸一試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諸少年舉圜石,可數百斤者,累之。謂曰;吾七十老人,無所用試,供諸君一笑可乎;舉左手側而劈之,三石皆分為兩,其奇如此。
2.十輩,聞松溪名,至鄞求見。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慫恿之,試一往。見諸僧方校技酒樓上,忽失笑。僧知其為松溪也,遂求試。松溪曰:必欲試者,須召里正約,死無所聞。許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墮重樓下,幾死。眾僧始駭服。
3.據《王征南墓志銘》載:“教師軒衣張目曰:亦可小試之乎?征南固謝不敏。教師以其畏己也,強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應。教師被跌。請復之,再跌。”
征南為人機警。得傳之後。絕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則不發。嘗夜出偵事。為守兵所獲。反接廊柱。數十人轟飲守之。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縛。探懷中銀望空而擲。數十人方爭攫。征南遂逸出。數十人追之。皆 地匍匐不能起。行數里。迷道田間。守望者又以為賊也。聚眾圍之。征南所向。眾無不受傷者。
歲暮獨行。遇營兵七八人。挽之負重。征南苦辭求免。不聽。征南至橋上。棄其負。營兵援刀擬之。征南手格。而營兵自擲仆地。鏗然刀墮。如是者數人。最後取其刀投之井中。營兵索綆出刀。而征南之去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