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書院記

松林書院記

明代正式改名“松林書院”,沿用至今。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學衝擊下,書院被廢除,改為青州公立中學堂。 松林書院記青郡向設松林書院,有祠,祀宋王沂公而下」十有三賢。


松林書院
在今青州市第一中學校園內。始建於北宋,因院中對植古松二株,乾矮枝闊,時稱“矮松園”。明代正式改名“松林書院”,沿用至今。據《光緒益都縣圖志》卷13《建設志上》載:“十三賢祠,在松林書院。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昂奏請立祠。”該祠祭祀宋代十三位德政顯赫的青州知州——王曾、寇準、曹瑋、龐籍、程琳、范仲淹、李迪、富弼、歐陽修、吳奎、趙抃、張方平、劉摯,為書院學子們樹起效法楷模。松林書院作為青州治學、教育勝地,歷經了千年滄桑。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學衝擊下,書院被廢除,改為青州公立中學堂。民國三年(1914年)又改名山東省第十中學,校園擴建到書院以外地域。教育總長蔡元培曾親題“勤樸公勇”牌匾作為校訓,高懸門上。新中國成立後,再改名山東省立青州中學。此後數易其名。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學。

松林書院石碑碑文記載的是乾隆甲午(1774年),山東學政黃登賢視學青州,蒞臨其父黃叔琳六十餘年前任山東學政時捐俸重修的松林書院。對父親恩澤青州士子,為國育才的政教偉績感慨不已,決心繼承、光大父業。碑文記載到山東古代著名的松林、白雪二書院,涉及人名達十九位之多,茲分別考述於下。
松林書院記
青郡向設松林書院,有祠,祀宋王沂公而下」十有三賢。蓋以策勵後學,景仰前徽,志流風」餘韻於不衰
也。康熙戊子、已醜間,先大夫」視學山左,興復濟南白雪書院,時遠邇翕集,」至不能容。而松林書院日久就蕪,乃復慨然」捐俸重加修葺。進諸生而教誨之,飲食之。所」成就者,如陳」君有蓄,徐君士林,李君元直,丁君士偁,馬君長淑,辛君有光,李君志遠,劉君」軼政,秦君紘,林君仲懿,王君瀛,孫君果,董君」思恭,皆知名士也。先大夫之拔擢人材,振」興士氣,類如此矣。歲甲午,余復承」恩命校士於茲會垣,白雪書院已廢無故址,而松」林巍然獨存。郡太守滇南陳君詔、益都尹武」林周君嘉猷,皆雅意勸學,用能招納後進,嘉」惠士林焉。周君固請於余文以紀之,顧余謬」承先人遺軌,惟隕越是懼,何敢以文辭見?」雖然憶先大夫之任滿將代也,郡紳士既」為攀留不可得,乃於書院別置一祠,以躋」先大夫於十三賢之間。宮贊趙秋谷先生碑」記其事。嗚呼!此豈易得之數耶。今日幸登此」堂,先人靈爽,實所式憑。予小子顧抗顏而」步其後塵,毋乃滋愧也乎?諸生中有克世其」業者焉。乃祖乃父,則固先大夫之所陶冶」者也。余今又得與其後人講論於一堂之上,」亦可見詩書之澤長而流風餘韻尚未有艾」也。諸生行自勉矣,余益當自勵以克篤前人」光焉,因書於講舍之左方。」乾隆四十年秋七月朔大興黃登賢記並書。”
青州《松林書院記》石碑雖然碑小字少,但信息量大,是迄今所見松林書院這座千年文教重鎮歷史上存世的最重要碑刻,具有比較珍貴的文獻價值。
陳有蓄,字德其,清初莒州人,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拔貢,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副榜舉人。載莒州志選舉副拔部,鄉飲大賓,選高苑縣教諭未任,卒。學行載【莒州志】人物下文學傳,藝文載【莒州志】藝文上。性孝友,以禮律身,童年入泮,試輒冠軍,尤善詩古文辭,黃崐圃先生視學山左,特相器重,曰:“陳某吾畏友也,嘗千里馳使,乞文為壽。”年至八旬,始授高苑縣教諭,慨然曰:“吾老矣,吾寧為政於家耳!”遂未赴職。知州何贈以“耆英望重”匾額,舉鄉飲大賓,年至九十餘,以壽終,撰有《重修莒志綴言》載入嘉慶《莒州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