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參數
推進劑:三級固體燃料射程:11000到14000公里左右
彈長:16.5米
彈徑:2.78米
彈重:63.5噸
彈頭:一枚1600公斤55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或者是6枚250公斤65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也可以是10枚中國21世紀初新設計的165公斤15萬噸核彈頭。
制導:三軸液浮慣性陀螺+數字式空間計算機;
精度(CEP):100-200米;
制導:慣性制導,星光制導,北斗導航
發射準備時間:緊急1.5~3分鐘
標準時間5~15分鐘。
概述
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核飛彈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另一方面,該型飛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飛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是一種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飛彈,屬於第三代洲際飛彈,具有第一次核打擊能力。 與“東風-31”相比,前者彈體直徑更大,長度更長,意味著彈頭載荷與射程更具威懾性。此外,“東風-41”採用與俄制“白楊-M”洲際飛彈相同的TEL三用車作為機動發射平台,比“東風-31”機動平台更具打擊靈活性。
歷史
1984年,東風-41立項,工程編號204工程。目的是研製一種能夠打擊前美國本土任何一地區的固體燃料洲際飛彈,用來代替東風五液體燃料洲際飛彈。
1991年解決固然燃料問題,
1994年進行首次高彈道試射成功定型,研製工作歷時十年。
1999年10月1日原計畫參加閱兵,但是因為當時載車未能得到解決,所以被中央軍委取消。同年又進行過計算機模擬的全程試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獲得成功。
2011年7~10月,交付使用
2012年7月24日,進行過試射。
2013年12月13日,中國二炮部隊在中國陝西省中部飛彈基地進行了東風-41洲際飛彈最新試射。這是中國東風-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飛彈的第二次試射 。
發射方式
東風-41洲際飛彈採用公路機動平台、鐵路機動平台和加固地下發射井發射三種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機動平台為陝西特種汽車製造廠生產的SX-4320重型牽引車,集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三用拖車,飛彈置於拖車的彈艙內,在運輸狀態下曾封閉狀態,拖車裝有兩扇對摺艙門,發射前艙門開啟,飛彈通過液壓裝置起豎發射。
性能
與中國現役的“東風-31”和“東風-31A”洲際飛彈一樣,“東風-41”可能也採用“冷發射”方式,即藉助輔助動力單元把飛彈從發射筒內彈射出去,在飛彈到達一定高度後再點燃主發動機飛行。
東風-41的最大射程是14000公里,制導:捷聯慣性,彈載計算機,光纖陀螺,天文導航。圓周偏差率:<100公尺 。
技術特點
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均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動力,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提高在敵方發動第一次核打擊時的倖存力。
另一方面,該型飛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以西方技術是無法進行攔截的。
由於不像東風-31那樣受到核潛艇飛彈發射管大小的制約(巨浪-2即東風-31的潛射版),東風-41可以將彈體設計得更長,並且使用更大的第三級火箭推動器。同時配套的機動發射系統將極大提高該飛彈的生存能力。
外媒評論
2015年2月21日,俄羅斯衛星網曾將東風-41列為大陸2014年最重要的5項軍事發展成果之一。與現役東風-31、東風-31A對比,東風-41射程可能逼近1.5萬公里,還配備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威懾能力更強。美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導,東風-41最多可攜10枚MIRV,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能夠自行調整方向,因此多個彈頭能夠分別攻擊不同目標,也能降低遭到反導系統攔截的幾率。
綜合軍事專家分析,東風-41的另一個重要改進是準確度提高,東風-31A的命中誤差為300米,東風-41可能降到120米以下,對飛彈發射井、地下掩體的傷害更大,可以降低核武反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