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簡介
該團的前身是1958年創辦的邯鄲專區戲曲學校豫劇班。自豫劇班開始,許多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如豫劇大王陳素真、宋淑雲、桑振君等都先後在此指導教學,傳授豫劇表演藝術。京劇大師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以及袁世海、杜近芳等也都到豫劇班裡做過藝術指導,尚小雲先生還親自為劇團排演了《昭君出塞》,加工了《擂鼓戰金山》。正是因為劇團堅持多求師教,諸家訓導,故而劇團不僅藝術水平提高很快,而且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
1959年毛澤東觀看了劇團演出的《穆桂英掛帥》後,親自安排劇團參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演出活動。郭沫若先生於1960年、1962年先後為劇團修改了《武則天》、《虎符》,並在表演、導演、舞美等方面予以具體指導。
演員介紹
該團先後培養出胡小鳳、牛淑賢這兩位最具影響的演員,其他主要演員還有李素芹、趙貞玉、張素玉、謝長春、韓剛、池海蓮等。80年代東風劇團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各個行當都有非常優秀的演員。單就旦角來說,東風劇團就有五大名旦:胡小鳳、趙貞玉、李素芹、牛淑賢、張素玉。其中胡小鳳的行當屬青衣,趙貞玉的行當屬閨門旦,李素芹的行當屬大花旦,牛淑賢的行當屬小花旦,張素玉行當屬於帥旦、青衣。這五大名旦水平相當,各有各的拿手戲。胡小鳳的鼎盛時期的作品應當是豫劇現代戲《杜鵑山》,東風團版的《江姐》,當年也是胡小鳳主演的。趙貞玉的拿手戲是《大祭樁》、《打金枝》。李素芹的代表作是現代戲《李雙雙》、《紅珊瑚》,她的陳派戲《梵王宮》、《拾玉鐲》李素芹也演的十分精彩,而且還有很多自己的發展創造。牛淑賢的代表作是陳派戲《梵王宮》《宇宙鋒》和花旦戲《紅娘》、《大祭樁》等。張素玉的代表作是《穆桂英掛帥》《樊梨花征西》。當年東風劇團給郭沫若等國家領導人演出《穆桂英掛帥》時,胡小鳳演上半出,張素玉演下半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的苗文華、郭英麗、紀小瑞、馬艷青、程霞、陳新鳳、張寧、吳紮根等青年演員成功地完成了該團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銜接和繼承,並使東風風格進一步擴展。同時,編劇周孝武、劉志軒、導演蘇澤民、章羽,音樂設計惠景林,舞美設計宋次炎等也都為劇團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有專家把東風豫劇團的藝術風格稱為“豫劇北派藝術”。如果,豫劇在風格上還會有什麼大的突破的話,筆者以為,東風劇團是有望走在前列的。感覺上,該團的舞颱風范明顯比河南本土的豫劇呈異化的傾向,受京劇、崑曲甚至越劇的影響要大一些。
看過一些他們的演出,胡小鳳和牛淑賢的傳統劇目自然是上乘的,但看得出來,她們的風格已經不拘泥於哪個流派了,牛淑賢是陳素真大師的高徒,《梵王宮》和《宇宙鋒》《拾玉鐲》是原汁原味的陳派。胡小鳳好像從開始就沒有被哪家哪派所束縛,《穆桂英掛帥》、《大祭樁》、《宇宙鋒》……這樣的劇目積累在豫劇演員中是不多見的,尤其是把這些風格和流派迥異的作品都能以完美的實況呈現在舞台上並得到專家和觀眾的認同,絕對是可嘉許的。 (照片為李素芹老師和陳素真大師學習)
厚重歷史文化
東風劇團是豫劇北派藝術的主體。東風劇團是文學家、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命名的劇團,起點很高。所以,它的劇目的起點也很高。
東風劇團1959年8月19日成立,1960年3月,郭沫若就把他剛剛寫出來的話劇《武則天》,親自改寫成豫劇劇本,拿來讓東風劇團排演。郭沫若從來沒有寫過戲曲劇本,《武則天》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給年輕的東風劇團的劇目建設樹立了一個標準,開了一個好頭。豫劇《武則天》一上演,在社會上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成為東風劇團藝術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武則天》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豐厚的歷史內涵,鮮明的人物個性,震撼人心的歷史事件,嚴謹的藝術結構,給人以深刻的歷史和現代啟迪,這既是《武則天》劇本的特點,也是郭沫若給豫劇北派劇目帶來的特殊優勢。
那時的東風劇團,演員都很年輕。大的不過十七、八歲,小的才十四、五歲。扮演武則天的胡小鳳和扮演上官婉兒的牛淑賢都才十四歲。可是,胡小鳳表演的武則天,雍容大度、運籌帷幄、明察秋毫;牛淑賢扮演的上官婉兒,機敏、睿智、大膽、可愛。她們把兩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舞台上,同時,也展現出了他們出眾的藝術才華。
對於這樣一批年輕演員來說,演出郭沫若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劇目,說展示才華,不如說是經歷了一次藝術啟蒙。是郭沫若的劇本,給了這些年輕演員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歷史劇,什麼是塑造人物,什麼是舞台藝術。
既然是郭沫若的劇團,就要演郭沫若的劇作。1962年,他們又將郭沫若的名著《虎符》搬上舞台。《虎符》的原作也是話劇,1943年在重慶首演,建國後又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1961年秋,東風劇團經郭沫若同意,由劇團的編劇周孝武、翟翼、劉志軒改編為豫劇劇本,送郭沫若審閱,郭沫若僅改了幾個字就同意演出。1963年10月,東風劇團將《虎符》帶到北京,郭沫若和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郭沫若即興題詩一首:“當年為斥蔣光頭,今日翻成反先修,看汝魏王遺臭遠,如姬雖逝足千秋。”之後,《虎符》作為東風劇團的代表作品,在北京、上海、鄭州、濟南、太原,處處受到好評。
文化革命後,《虎符》在1978年夏恢復上演,再一次以其厚重的歷史氛圍,精湛的藝術表現,贏得了觀眾。
這個劇目前後歷經20餘年,先後參加這個劇目演出的東風劇團演員從少年進入中年。他們的表演藝術也伴隨著《虎符》走向成熟。扮演女主角如姬的先後有胡小鳳、趙貞玉、閻淑芳,扮演男主角信陵君的先後有周蘭鳳、熊夢霞、牛淑賢、苗石玉,他們都在這個劇目中學習、進步,展示出自己的表演才華。
1999年,東風劇團又重新排演《虎符》,劇本由劉興會與劉志軒根據原著重新改編。被河北省推薦到北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大慶的獻禮演出。已經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表演藝術家的胡小鳳、牛淑賢聯袂領銜主演,一個扮演如姬,一個扮演信陵君,在石家莊和北京都引起不小的轟動效應。年輕演員苗文華、遲寧分別扮演如姬和信陵君b角,也受到好評。
注重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東風劇團演出劇目的一種追求。在他們演出的傳統劇目當中有一出折子戲《宇宙鋒》。這個劇目講的是歷史人物趙高的故事,但並不是歷史劇,最多只能算是演繹。《宇宙鋒》是京劇的經典劇目,梅蘭芳的代表劇目之一,漢劇也有。豫劇的《宇宙鋒》是豫劇皇后陳素真的拿手好戲。陳素真把這個劇目傳授給東風劇團的演員。胡小鳳演出《宇宙鋒》多年。以後,牛淑賢也演。胡小鳳很想把這個折子戲演成一部有頭有尾的全本劇,讓觀眾理解戲的內容。根據胡小鳳的要求,劉志軒把它改編成一部新編歷史戲,改名為《芙蓉女》。1985年底上演,胡小鳳在這個劇目中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趙艷蓉。198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李文化執導,拍成電影。當時的河北省委書記的邢崇智,副書記李文珊,一致交口稱讚。文化廳長鄭熙亭說,誰說河北沒有拳頭產品?這就是我們的拳頭產品。編劇、導演、演員都獲得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注重細膩
由於是郭沫若命名的劇團,和經常到北戴河為國家領導人演出,所以,東風劇團選擇劇目要比其他藝術團體嚴格。首先是劇本的思想性,而後在藝術表現上,關注劇本的文學性,語言的準確性,追求細膩文雅的高品位。
當時,東風劇團的主要演出劇目大都是傳統戲曲,劇團按照黨的文藝政策,對劇目進行嚴格把關。東風劇團排演的劇目必須是內容健康、積極向上、能給人以美感或啟迪的優秀傳統劇目。而且,凡是東風劇團選擇排演的劇目,都要經過自己的編導在劇本上進行重新修改加工。
編劇周孝武對東風劇團演出劇本的“淨化”、“提高”做了許多艱苦細緻的工作。他仔細推敲每一句台詞,對東風劇團演出的豫劇優秀傳統劇目《三哭殿》、《抬花轎》、《紅娘》等都下過許多功夫。把格調不高的,影響人物思想個性的情節和台詞,都做了修飾和改動。
比如東風劇團演出的豫劇傳統劇目《穆桂英掛帥》,這個劇目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經過許多人多次修改,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藝術精品,豫劇著名演員馬金鳳唱響全國。可是東風劇團演出這個劇本,仍然做了許多修改。經過周孝武的努力,刪減了不必要的場次,改掉了許多重複的、格調不高的唱詞。在穆桂英的唱詞中有一句“百年後誰與我摔老盆”,這是一句被人認為很經典的台詞。很通俗,也很平民化,但是,暗含著一種農民意識,不符合三軍統帥穆桂英的人物身份,也有宣傳封建迷信之嫌。他苦思冥想,改為“俺楊門斷了後代的根,我怎忍心”。
豫劇的傳統劇目《老羊山》,河南省豫劇院的演出本由劇作家王景中做了很好的修改,比傳統劇本提高了許多。在東風劇團排演之前,認為劇本中男主人公薛丁山有兩個妻子,爭風吃醋,與主體無關,也不符合現行的一夫一妻制政策,必須修改。把修改的任務交給劉志軒。這樣,在東風劇團的演出本中就去掉了薛丁山的一個妻子靳秀英,只剩下樊梨花。從藝術上講,這個改本刪除了不必要的枝節,突出了樊梨花和薛金蓮姑嫂爭鬥的主要矛盾,使得主體更突出,劇情也更緊湊。1963年,王景中在河南豫劇院看了演出,也很滿意。這個劇本不但在東風劇團久演不衰,也流傳到不少劇團上演。
再比如,《審子辨奸》原來是揚劇的傳統劇目《三關審子》,已經排成了電影。東風劇團演出之前,由翟翼認真修改,突出了主人公三夫人的睿智,修改了不經推敲的情節,按照人物的行為邏輯重新結構,使得這個“辨奸”的戲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成為東風劇團長期演出的保留劇目。
進取創新
從東風劇團建立的大躍進時代,到改革開放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四十多年間,東風劇團的演出劇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每一個時代都給東風劇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東風劇團也用優秀的劇目在每一個時代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文化大革命時期,勒令停止一切傳統劇目演出。東風劇團排演了一系列革命現代戲。《紅嫂》、《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每一個劇目都展示出東風劇團的藝術功力。
改革開放以後,東風劇團的新劇目更是層出不窮。這個時候的東風劇團,初創時期的一代年輕演員已經到了藝術創造的旺盛期。胡小鳳、牛淑賢都進入不惑之年,她們各自帶領一個團隊,排演了一個又一個新劇目。他們調動自己多年的藝術積累,發揮自己的特長,追求新形式,探索新風格,給戲劇舞台增添了許多嶄新的藝術精品。
牛淑賢排演王宣龍編劇的《西出陽關》、《夜叉女》,前者讓人盪氣迴腸,文武兼備;後者女夜叉面目可憎,內心善良,鬼怪有情。這兩個劇目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叉女》獲得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1989年,牛淑賢帶它進京演出,以絕妙的表演和唱功,一舉奪取了梅花獎。老編劇翟翼為牛淑賢改編了傳統劇目《棒打薄情郎》,毛達志、吳桐棋為她創作了《丫鬟傳奇》,兩個戲都拍成了電影。藝術成熟期的牛淑賢,通過這些新編的劇目盡顯風采。尤其是牛淑賢在《棒打薄情郎》里的表演和唱功,優美動人,讓人讚不絕口。
胡小鳳排演了劉志軒創作的《天國夢》,講述了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熱心參加太平天國革命,在太平天國內訌中被殺的悲劇故事。河北省文聯主席徐光耀說,這是他看過的寫太平天國的最好的戲劇作品。胡小鳳在這個劇目中扮演女狀元傅善祥,無論是唱還是做,都盡善盡美,在《芙蓉女》之後,她再次獲得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1990年胡小鳳帶著《芙蓉女》晉京演出,以她準確的人物刻畫,精湛的表演藝術奪取了梅花獎。中國戲劇家協會著名戲劇家李超揮毫題詩;“常耕筆墨舞台光,豫劇生輝耀遠鄉,老戲重編出新樣,芙蓉花艷神州香。”
雙豐收
東風劇團演員的少年時代從傳統戲曲中學習的是表演,而從新創作的劇目中學習的是塑造人物,運用學來的各種藝術手段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演員伴隨著每一個新劇目的排練、上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胡小鳳從13歲學演《穆桂英掛帥》里的穆桂英,14歲在歷史劇《武則天》中塑造武則天,而後,16歲扮演如姬、18歲扮演江姐、22歲扮演柯湘,以後又扮演紅嫂、黃桂英、趙艷蓉、傅善祥等,一系列現代的和歷史的人物塑造,形成了胡小鳳凝重、大度、富有內在韻律的表演風格。
牛淑賢從13歲學演《穆桂英掛帥》里的楊文廣,《拾玉鐲》中的孫玉姣,到14歲在歷史劇《武則天》中塑造上官婉兒,爾後扮演紅娘、薛金蓮、李鐵梅、黃桂英、金玉奴、夜叉女、信陵君等,通過在舞台上塑造一系列有生命的人物,展現出她俏麗華美、玲瓏透剔、多才多藝的藝術風格。
其他的東風劇團演員也一樣,通過在舞台上塑造一個一個人物,一一展現出自己的才華。
總之,多年來東風劇團的劇目建設,是演員成長的階梯,豫劇北派藝術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回顧歷史,總結豫劇北派藝術的時候,這應該是一條極其寶貴的經驗。
劇團風采
當前,東風劇團以弘揚桑派藝術為己任,排演了一批桑派藝術精品劇目。其中,《桃花庵》、《打金枝》、《投衙》、《對繡鞋》等優秀劇目在全國各地上演,深受廣大觀眾好評。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中,苗文華又將絕跡40多年的桑派經典劇目《白蓮花》、《觀文》,通過電視傳媒推廣到全國觀眾,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其中,《桃花庵》、《打金枝》拍攝成戲曲電影。
進入新世紀,東風劇團不斷加強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朝氣蓬勃、陣容整齊、技藝精湛的戲曲藝術表演隊伍。這支隊伍,曾受益於豫劇大師陳素真、桑振君等流派創始人的言傳身教,並廣泛汲取京劇名家的藝術精粹,湧現出了一批戲曲界頗有影響的藝術家和著名演員,他們多次在全國、省級專業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2006年,該團將《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毛遂自薦》、《舍本問末》、《奉公守法》五個邯鄲 成語典故創排成系列舞台劇,並製作成精美的禮品盒,用來宣傳邯鄲。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河北省劇協副主席、2007年5月被中共邯鄲市委推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東風劇團團長苗文華,更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繼承和弘揚桑(振君)派藝術字乖韻巧、委婉俏麗、百句不竭等獨特風格,成為繼承桑派藝術真諦、掌握桑派藝術精髓的優秀傳人。
2011年,東風劇團攜豫劇桑派代表劇目《桃花庵》赴河南鄭州市參加第二屆中國豫劇節演出載譽歸來。東風劇團團長、豫劇桑派傳承人苗文華榮獲本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參賽劇目《桃花庵》榮獲劇目二等獎。新版《桃花庵》於9月26、27日亮相第二屆中國豫劇節,給所有觀眾、專家和評審帶來極大驚喜,他們驚嘆東風劇團把傳統劇目打造的這樣精彩、這樣時尚,令人耳目一新,為傳統戲新演走出了一條新路。
2014年,第三屆中國豫劇節舉行,邯鄲市東風劇團的新版《打金枝》喜獲劇目獎,該劇主演、梅花獎獲得者、東風劇團團長苗文華榮獲優秀表演獎。劇本結構進行加工、整理和提高,對舞台置景進行創新和製作,對原劇目進行了重新創排、全新包裝。《打金枝》一劇在鄭州鐵路文化宮劇場進行了參評演出獲得成功,精彩演出令人耳目一新,獲得了觀眾、專家、評審一致好評。
紅梅傲雪迎春怒放,群芳爭艷勁舞東風。東風劇團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上下一心,共謀發展,在推新人、演好戲、上精品等方面,正不斷創造新的輝煌,迎來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