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鎮[黑龍江省木蘭縣東興鎮]

東興鎮[黑龍江省木蘭縣東興鎮]

東興鎮位於黑龍江省木蘭縣境北部。中華民國時期治縣,隸屬黑龍江省。

東興鎮位於木蘭縣北部,坐落在大青山腳下,木蘭達河北岸,東以青峰嶺為界,南與新民鎮,北與慶安縣大羅鎮接壤,距縣城66公里,面積1260平方公里,為木蘭縣第二大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木蘭縣東興鎮 木蘭縣東興鎮

東興,地處青山口外,地方扼要,清朝晚期出放旗地,安設屯田,創立集鎮。東興鎮一帶,清代晚期,屬呼蘭廳(今巴彥縣)管轄,乃大片山林荒地,故稱“東荒”。設鎮屯田之後,取東荒之“東”字和盼望此地興盛繁榮之“興”字,定名為“東興”。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黑龍江將軍奏準出放東興毛荒。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由巴彥蘇蘇撥民600戶到東興墾荒屯田。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巴彥蘇蘇協領移居東興鎮,設定協領公署,屬旗營制,分鑲紅、鑲白2旗,下轄6佐、42屯。中華民國成立後,撤銷東興鎮協領公署,所屬區域劃歸木蘭縣管轄。1927年7月,設定東興設治局,東興鎮為設治局駐地,劃為城區。東北淪陷後,1933年10月,“改局為縣”,東興鎮遂為東興縣城。初設城區保,1939年改設東興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11月將東興縣並人木蘭縣後,設定東興區。1950年10月,改為第二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東興鄉、東升鄉。1958年3月,將東興、東升兩鄉合併為東興鄉,同年9月改稱東興人民公社。1980年改為東興鎮。

自然地理

全鎮地勢東高西低,北部為小興安嶺完達山脈,東部是海拔640米的大青山,南部,西部為山地丘陵,地理構成為七山二水一分田。

東興鎮土壤母質屬第四紀粘壤質沖積、洪積物,共8個土類,24個土屬,39個土種,土壤中白漿土面積較大,占總面積的55%,其它依次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鎮有土地總面積18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51,000畝,耕地面積中水田35,000畝,旱田116,000畝,現有林地95萬畝,荒地40萬畝,草地12萬畝,城鎮用地5,000畝,農村原住用地6萬畝,工礦用地3,000畝,交通用地2萬畝,水域16萬畝,農業荒地5萬畝。

水資源

全鎮境內共有大小河8條,其中主要河流有5條,均屬松花江河系。最大河流為木蘭達河,境內流長30公里。境內有大型水庫一座(香磨山水庫),小型水庫2座。五小水利工程370處,耕地有效資源利用率達30%。

林草資源

東興鎮地處林區,境內有興隆、雙豐兩個森工局所屬的八個國營林場。盛產紅松、黃柏、柞木、白樺、曲柳等珍貴樹種,林木蓄積量達億立方米。除國有森林資源外,全鎮現有人工林面積達30萬畝,全境森林覆蓋率達56%。全鎮現有草原面積12萬畝,其中優質可牧草原面積10萬畝。

礦產資源

東興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花崗岩、角色岩、石墨儲量較大。此外,岩金、鉛、銅等金屬礦物質也有相當儲量。

旅遊資源

東興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國水利百面紅旗之一的香磨山風景區位於城區東6公里處,東北地區最大的寺廟慈航古寺。建於香磨山北側,加之原滿天“五一”水庫,旅遊已經成為推動東興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東興區號:0451

郵編:151925

行政區劃

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東興鎮與原滿天鄉合併,合併後全鎮轄東北村,七屯村,東聯村,吉祥村,東升村,西北村,富榮村,東平村等13個行政村,其中有兩個少數民族村(回民村、東光村(鮮族)),55個自然屯。鎮城區有5個行政村,政府所在地在東興。

氣候特徵

東興鎮屬寒溫帶氣候,年有效積溫2300—2700℃,無霜期為115—125天,年平均降雨量為64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為21℃。年平均水份蒸發量為1245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84小時。

人口數據

合併後,東興鎮現有人口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000人,性別構成為:男性23,000人,女性22,000人,民族構成為:漢族為44,000人;占97.8%;回族160人占0.4%;滿族120人,占0.3%;鮮族506人,占1%;其它少數民族214人,占0.5%;年齡構成為10歲以下5000人,11—30歲1,5000人,31—60歲18000人,61歲以上7000人。

交通方面

鐵路方面

東興鎮原有亞洲第一長小火車線路,用來運送木材,後來因國家政策,停止對木材砍伐,因此火車在2012停運,僅保留客運路線,到2014年火車全面停止運行。

公路方面

較為發達,有慶木公路橫貫全鎮,在東興鎮南70公里處還有哈同高速。南56公里還有省道101,交通便利。

公共運輸

目前東興鎮有公路客運站一座,有直達哈爾市,佳木斯市,綏化市,木蘭縣,通河縣,巴彥縣,慶安縣的客車。還有到下屬各屯的公共汽車。

地理位置

東興鎮 東興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