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重騎兵

東羅馬重騎兵

東羅馬重騎兵 從羅馬分裂時起,西羅馬一直在沿用著守舊的步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探索騎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 東羅馬重騎兵是拜占庭重騎兵的先驅,也可以直接稱作拜占庭重騎兵。

興盛

東羅馬重騎兵 東羅馬重騎兵

東羅馬重騎兵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重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頭盔、椴木大盾、長劍、標槍和戰斧,其中標槍和戰斧都可以用於投擲(就是《帝國時代2》里的擲斧兵)。法蘭克步兵有種戰法是當標槍插在敵人盾牌上時,衝上去踩這槍柄把敵人的盾牌拽下來,再把敵人解決。這些法蘭克人都是些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馬重騎、重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匈奴騎射手)組成,指揮是納爾塞斯。交戰時,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其中後幾排為下馬重騎。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但隨著下馬重騎加入戰鬥,法蘭克人的進攻受阻。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納爾塞斯的戰術安排:讓法蘭克人膠著於正面戰場,好為拜占庭重騎兵從兩翼包圍爭取時間。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但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準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衝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衝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槍衝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地位

11世紀前,拜占庭重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衝擊力有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而且他們絕非西歐那種散沙一般的遊俠騎士(西歐的遊俠騎士為個人榮譽或者利益而戰,崇尚個人主義,缺乏團隊精神),恰恰相反,東羅馬重騎兵在訓練之初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很高的團隊精神精神和互相配合共同進退的意識,並且還有其他兵種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