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烈士墓
東湖烈士墓在臨海東湖北岸的大固山東端南麓,這裡主要埋葬著在解放一江山島戰鬥中等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120人。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一江山島是由兩個小島組成的僅有幾平方公里的荒島,位於原臨海海門(現台州市椒江區)東南方10海里處,南距大陳島7.5海里,離大陸13海里,與臨海的頭門島相鄰。
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國民黨 軍據守的一江山島進行了渡海登入戰役。當時,大陳島是浙江東南沿海國民黨守軍的指揮中心和防禦核心,而一江山島則是大陳島的門戶和前哨據點。島上駐有國民黨軍一江山地區司令部率突擊第4大隊、突擊第2大隊第4中隊及炮兵第1中隊據守該島,總兵力約1100人。並構築了永備型和半永備型工事,形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體系。為實現中央軍委解放浙江東南沿海島嶼的決心,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組成浙東前線聯合指揮部(簡稱“浙東前指”),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三個軍種指揮所。為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浙東前指”決定首先攻占一江山島。參戰部隊有第20軍第60師4個步兵營,9個炮兵營;空軍航空兵15個大隊又1個夜航中隊;華東軍區海軍第6艦隊魚雷艇、登入運輸船艇各一部,海軍航空兵7個大隊,以及部分海岸炮兵。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奪取戰區制空、制海權,同時掩護參戰三軍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實施渡海登入作戰。1954年11月起,“浙東前指”組織海、空軍及岸炮部隊,從空中、海上封鎖預定戰區,先後進行了擊沉國民黨海軍護衛艦“太平”號、空襲大陳港等戰鬥,創造孤立、臥困、封鎖大陳和一江山島國民黨軍的戰場條件。經過兩個多月的海、空作戰,擊沉擊傷國民黨軍艦10艘,擊落擊傷其飛機19架,掌握了預定戰區的制空、制海權。1955年1月14日,駐紮在臨海頭門島的“浙東前指”在張愛萍將軍的指揮下,下達了登入作戰命令。經過充分準備,由解放軍第20軍第60師4個步兵營組成的登入部隊於18日拂曉前在臨海的頭門山、蔣兒岙集結。8時整,航空兵、炮兵開始實施火力準備。空軍的3個轟炸機大隊和2個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掩護下,對一江山島中心村、180高地等核心陣地和炮兵陣地進行轟炸掃射;另1個轟炸機大隊和1個強擊機大隊則飛抵大陳島上空,對國民黨軍指揮所等進行轟炸。隨後,陸軍炮兵和海岸炮兵50餘門大炮對一江山島猛烈炮擊。連續6個多小時的火力準備,致使一江山島上的國民黨軍指揮系統陷於癱瘓,陣地上一片混亂。12時15分至13時22分,登入部隊在海、空軍和炮兵火力掩護下,先後從集結地起航。70多艘登入艦艇組成的輸送隊及40餘艘作戰艦艇分兩批向一江山島駛進。大陳島國民黨軍炮兵進行攔阻射擊,被解放軍強大火力壓制。14時10分後,由第60師第178團第l、2營及第180團第2營組成的登入第一梯隊,分別在樂清礁、北山灣、黃岩礁、海門礁、山嘴村、勝利村、田岙灣等7處實施登入。突破國民黨軍前沿防禦陣地後,迅速分路向縱深發展進攻。島上守軍憑藉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頑抗,登入部隊在激戰中占領其第一線陣地和島上的各主要高地。15時許,以第178團第3營組成的第2梯隊,在海門礁地段登入,與第一梯隊協同作戰,粉碎守軍有組織的抵抗,攻占了島東部守軍最後一批支撐點。戰役於19日2時結束,全殲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1086人,其中俘虜567人。解放軍在戰鬥中亡393人。解放一江山島後,“浙東前指”隨即組織兵力進行攻占大陳島的準備。台灣國民黨當局認為“一江不保,大陳難保”,為保存實力,遂於2月8日至12日,在美國海、空軍的直接掩護下,在大陳、漁山、披山等島嶼的國民黨軍隊2.5萬餘人,全部撤走,並強行擄走1.5萬餘居民至台灣。2月13日,我海軍台州、石浦、溫州巡邏艇大隊,配合陸軍分別進駐上大陳、下大陳、漁山列島和披山島。2月26日,我海軍溫州巡邏艇大隊又掩護陸軍兩個營進駐了南麂列島。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一江山島解放以後,在解放一江山島戰鬥中光榮負傷的傷員和英勇犧牲的烈士轉來臨海,傷員在解放軍十三預備醫院得到了台州中學兩百多名師生和臨海民眾的日夜護理,而犧牲的烈士則長眠於東湖烈士墓地之中。東湖烈士墓於1956年4月建成,整個墓區東西長53米,南北深120米,占地面積6360平方米。其中墓穴區東西37米,南北26米。山頂建有六柱攢尖頂烈士亭,內豎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陰書烈士名錄及概述建造烈士墓的目的和意義。碑文楷書,填以金色。在這裡安息的120名烈士中,除了在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外,還有在解放初期剿匪戰鬥中犧牲的、在敵人刑場上慷慨就義的,以及在為建設社會主義、保衛國家財產和捍衛人民利益而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