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利樞紐工程

東江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惠城區與博羅縣之間東江河段的泗湄洲,獲省水利廳批准通過。

工程壩址

位於惠城區與博羅縣之間東江河段的泗湄洲

設計

《惠州東江水利樞紐工程2007年防洪度汛說明》獲省水利廳批准通過。惠州東江水利樞紐上游堤防主要包括惠州大堤南堤、惠州大堤北堤、分別處於東江、西枝江的馬安圍,以及西枝江上的永良圍(右岸)、平馬圍(右岸),鹿頸圍(左岸)。壩址處有一個天然的泗湄洲島,將東江分為左右兩個河汊,其中右河汊為主河道。
按照工程進度,2007年前期時段(2007年4~5月)的度汛採用10年一遇施工洪水標準,在後期時段(2007年6~9月),由於左、右河汊21孔閘壩已投入運行,可按永久建築物設計洪水標準度汛,即採用50年一遇洪水標準。

竣工

2007年12月19日東江水利樞紐工程昨日舉行竣工典禮,標誌著歷時三年緊張建設的這一廣東省重點水利工程正式完工。該工程對於惠州防洪、供電、城市景觀和城市供水方面的效益已經開始逐漸顯現,水環境明顯改善,在過去兩個月沒有下雨的情況下,仍能保障市區正常供水;然而隨著東江蓄水,水的自淨能力減弱,東江的環保壓力卻也在加大。

工程大事記

●1956年,惠州水利樞紐工程作出規劃,工程位於惠州市東江下游泗湄洲處,預計總投資近11個億。
●2004年3月18日,惠州東江水利樞紐工程契約正式簽約,確定廣東惠州粵華電力有限公司為項目業主,該項目進入了實施階段。
●2004年5月26日,工程奠基。
●2004年12月8日,該工程比計畫提前2個月實現了截流,項目由此進入船閘、電站等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
●2005年4月10日,東江水利樞紐工程開始向船閘基礎的墊層澆注混凝土,從而拉開了整個東江水利樞紐工程水下工程混凝土澆注工作的序幕。
●2006年3月19日,工程順利實現二期截流,為當年6月電站首台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10月10日,東江水利樞紐工程的12個閘門全部緊閉,自此,該工程的初期蓄水正式開始。
●2007年10月2日,最後一台機組4號機組在成功實現72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後正式投產發電。
●2007年12月19日,東江水利樞紐工程舉行竣工典禮,標誌著工程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起源

最早的東江水利樞紐工程,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到:東江以淺水船航行可達於老龍市,此地離黃埔附近鹿步墟島東江總出口處約一百七十英里。沿此江上段,所在皆有煤鐵礦田。鐵礦之開採於此地也,實在於久遠之往昔,記憶所不及之年代。在今日全省所用各種鐵器之中,實有一大部分,為用此地所出之鐵製造之者。是故浚一可航行之深水道,直上至於煤鐵礦區中心者,必非無利之業也。
改良此東江,一面以防止其水害,一面又便利其航行。吾意欲從鹿步墟島下游之處著手,於前論廣州通海路已述之矣。由此點起,須浚一深水道,上至新塘。自新塘上游約一英里之處,應鑿一新水道直達東莞城,而以此悉聯東江左邊在東莞與新塘間之各支流為一。以此新水道為界,所有自此新水道左岸以迄珠江,中間上述各支流之舊路,悉行閉塞。其閉塞處之高,須約與通常水平相同,而以此已涸之河身,供異日雨期洪水宣流之用。如是,東江之他出口已被一律封閉,則所有之水將匯成強力之水流,此水流即能浚河身使加深,又使全河水深能保其恆久不變也。河身須沿流加以改削,令有一律之河幅,上至潮水能達之處;自此處起,則應按河流之量多寡,以定河身之廣狹。如是,則東江將以其自力浚深惠州城以下一段矣。石龍鎮南邊之鐵路橋,應改建為開合鐵橋,使大輪船可以往來於其間。東江有急激轉彎數處,應改以為緩徐曲線,並將中流沙洲除去。惠州以上一部江流,應加堰與水閘,令吃水十尺之船,可以上溯至極近於此東江流域煤鐵礦田而後已。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是關於建設東江水利樞紐工程的最早構想之一。

意義

東江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德政工程,也是惠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民心工程。該工程對於進一步完善惠州城市防洪體系,增強惠州防災減災能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深圳、大亞灣、惠陽、稔平半島4個供水系統的供水能力,最佳化東江流域水資源配置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題與隱憂

東江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後,至昨日下午2點,東江惠州市區段的水位已達10.35米,東江在惠州市區已經形成河流型水庫區,隨著水位變高,江面變寬,江水流速減緩,江水的自淨能力也隨之減弱,加強水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
在城市下游建攔河壩也是常用的改變城市景觀的辦法,東江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後,東江水位隨之上升,水面覆蓋率擴大,形成了城中湖,使得城市環境更加美觀。與此同時,預防東江水污染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