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舊址

東林書院舊址

林書院舊址:最早是800多年前宋徽宗時,為福建學者楊時講學之處。一稱“龜山書院”。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林書院舊址在無錫市東門蘇家弄內,為明東林黨人講學和議論朝政活動的中心。東林書院原為北宋理學家楊時(1054—1135)講學遺址,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職還鄉的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與同邑高攀龍等人,在常州知府歐陽東風和無錫知縣林宰的支持下,於當時講學遺址上創建東林書院。因東林書院的講學活動引起了閹黨的強烈妒忌和反對,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詔毀天下書院。十二月,閹黨魏忠賢羅織東林罪名,矯旨向全國公布了一個309人《東林黨人榜》,在全國實行公開通緝逮捕,致使一大批正直官員慘遭殺戮。高攀龍也因不屈逮捕而投水自盡。天啟六年四月,除道南祠外,書院被強行拆毀。崇禎時(1628—1644),閹黨失勢,東林冤案昭雪,又下詔修復書院。1981—1982年進行重修。
原址規模較大,書院前有“東林書院舊址”石牌坊一座。現存建築有東林精舍、道南詞、東林報功詞、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時雨齋、康熙碑亭等,並收書院保存的明、清20塊碑刻,嵌置於堂民的兩壁上。1981—1982年進行重修。已對外開放。
無錫東林書院新貌

東林書院雖一席片壤,但它在我國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東林學者為官清廉、講學風、講正氣、躬行實踐、銳意圖新及熱忱的愛國思想是我古代優良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份。其倡“實學以救世”視“天下為己任”的東林精神延綿流傳四百餘年而不衰。它將長期啟迪、教育和激勵人們為社會主義進步文明作出不懈努力和鬥爭。
著名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即懸掛在書院依庸堂上。現東林書院遺蹟是按清雍正時舊制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