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東村南園社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美麗的濠河北側,占地25畝,南臨北濠河,北靠靜業庵,東起黃泥口子河,西至北濠橋路,共有住宅68幢,居民2200戶,人口6300多人。社區有
60歲以上老人800多人,失業人員700多名。社區黨委成立於2005年12月,現有黨員172名。社區以"愛在左、溫情在右,陽光鮮花灑滿社區"為理念,做優社區"親情服務"。多年來,社區堅持"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工作方針,通過"民情懇談會"、"社區顧問團"、"黨員民主生活會"、"人大代表接待日"等形式,廣泛收集、整理轄區居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工作的不斷深入,居委會工作人員發現,一是由於社區主要由安居工程小區構成,加上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逐漸老化,行車、停車困難引發的社會矛盾突出;二是由於社區居民結構複雜,社區呈現老人多、失業人員多、低收入家庭多、低文化層次人員多等現象,人文資源有待整合開發;三是雖然新村人口眾多,但社區公共服務差強人意,居民缺乏必要的活動場所,服務缺乏起碼的工作載體。這些現實的矛盾使社區居委會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腳踏實地,做優社區服務,才能保證社區的健康發展。工作人員決定通過 "腿勤"、"眼勤"、"嘴勤"的"三勤"工作作風,通過"微笑接待"、"首問負責"、"民情懇談"、"熱情解決"的工作制度,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在社區築起一道"親情服務"的風景線。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涉及到千家萬戶,僅靠社區居委會一班人再苦、再累,也難有作為。唯有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的參與熱情,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工作氛圍,才能在工作中占據主動。工
作人員通過挖掘社區紅人、建立社團組織、引領社區服務的方法,建立了一批以服務為宗旨的社團組織。以提升綜合服務為目標,建立"義工聯合會" , 2007年5月,在轄區私營業主胡暉珏的組織下,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目標,建立了社區"義工聯合會",下設愛心牽手隊、健康服務組、陽光文體社、英語俱樂部、經典誦讀班五個小組。08年12月居委會主動將"義工聯合會"在民政部門進行了註冊登記。一年多的時間內,"義工聯合會"註冊會員已達170餘人,會員中有公務員、護士、教師、律師等各個層次的人員。與其他社團不同的是,在冊人員中80後人員的占了77%,70後人員占14%,90後人員占9%,在網際網路上由"義工聯合會"發起的三個QQ群有500多名熱心人士參與其中。如今"義工聯合會"已跨出社區大門成為南通市較有名氣的愛心組織之一。由於社區低收入家庭較多,因事致貧、因病致困時有發生,為此08年3月社區成立了"陽光愛心基金會",通過籌集、發放愛心基金,解困難民眾一時之急。愛心基金會成立以來,共募集資金22200餘元,為百戶以上家庭提供了近20000元的幫助。為了使基金的籌集、管理、發放規範透明,基金會還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使捐助者放心,使受捐者滿意。社區文化
隨著社會物質基礎的不斷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社區針對不同居民的舉趣愛好,組建了包括
民族合唱團、舞蹈隊、花鼓隊、柔力球隊、民樂隊、京劇票友會、"和平鴿"棋牌社、書畫聯誼會在內的8支文體社團組織,一批富有公益心、身懷絕活的社區居民成為各個社團的領頭人,帶動居民開展各類文體活動。 社區民間社團組織的不斷建立,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親情服務"的熱情,夯實了"親情服務"的載體,使惠民、利民工作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 文體藝術團黨支部組織的合唱團、舞蹈隊、和平鴿棋牌社、京劇票友會、民樂隊等文體社團活動多姿多彩,通過開展新穎獨特文化娛樂,把黨組織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相融合,寓教於樂,增強了黨員活動的實效性;文明養寵協會開展"文明養寵'我寵我秀'"-文明養寵及綠地領養簽約儀式等環保宣傳活動,培育居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風尚。建立"夕陽紅托老所",通過日托、全托兩種模式,使社區老人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市級敬老院的同等服務,在運行方式上實行社區指導、市場化運作,突破了居家養老的固有模式。黨建工作
社區的黨委順應黨員管理要求,兼顧黨員個體需求,依託社團平台,創新組織設定,建立義工聯合會、居家
養老服務站、文明養寵協會、平安巡邏隊、文體藝術團和自強創業6個特色黨支部,將所有黨員全部納入支部管理,以激發基層支部活力,更好地發揮基層支部在社區建設過程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特色支部建立後,一方面著力加強規範化建設,強班子,強平台,強管理,不斷提升特色支部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各特色支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引領社團組織和社區民眾,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平安巡邏隊黨支部開展"人人平安、家家幸福"治安監督活動,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居家養老服務站黨支部建立"親情一號通"服務熱線,引導黨員和轄區社會組織開展助人、自助活動,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自強創業黨支部開展親情座談、技能培訓、激情演講等活動,引領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創業精神;義工聯合會黨支部開展助老、助殘、助學等結對幫扶和志願服務活動,引導有為青年積極奉獻社會。特色活動的廣泛開展,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不僅充分展示了黨員個體的風采,而且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實現了黨的活動與廣大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實踐的高度統一。社會事業
目標的明確,組織的建立,最終的落腳點還在於具體的行動。社區把居民最關心、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擺在最緊要的議事日程。以改善社區環境面貌贏得民心。近年來,社區通過整合資源,先後取締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新村馬路市場,加接了區航小區5幢樓的居民衛生間,拓寬了部分新村道路,實施了黃泥口子河沿岸立駁工程,阻止
了新生織布廠的污水排放,新建了社區停車泊位,建立了嶄新的社區公共服務平台。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實事,讓居民親身感受到身邊發生的變化,使"親情服務"不再是一句空話。以居家養老工作站拓展便民服務。針對社區老年人多的特點,社區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一是依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開通"親情一號通",實行24小時熱線服務,給社區每個老人發放了"便民卡",通過撥打便民卡上的熱線電話,老人們就可以得到包括購物、水電維修、訂餐等在內的服務,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後,社區又將這一便民舉措拓展到全體社區居民。3、以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助推惠民服務。隨著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推進,勞動保障所、衛生所、政法綜治中心、慈善超市等相繼落戶平台。社區抓住這一有利資源,大力開展各項惠民服務。依託勞動保障所的勞動信息和失業人員培訓資源,為居民提供各種技能培訓和崗位招聘信息;依託衛生所的醫療資源,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指南;依託政法綜治中心,為居民提供各類法律知識宣傳和諮詢;依託慈善超市,使弱勢群體的扶貧幫困工作落在平時,落在長效。社區先後獲得南通市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南通市科普文明社區、崇川區四星級黨建示範點、崇川區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