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
東岔村清河鎮轄村之一。位於集安市清河鎮政府所在地東南18公里。東岔村因坐落在東岔溝而得名。東與文字村、西與台上鎮東升村、北與礦山村、南與長崗村為鄰。面積50.09平方公里。東岔村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隸屬七區。
1931年改為東岔村。
1945年為七區東岔村。
1956年改為礦山鄉東岔村。
1958年改為鋼鐵人民公社東岔管理區
1961年改為清河人民公社東岔生產大隊。
1983年3月改為清河鄉東岔村;10月改為清河鎮東岔村;轄東岔、石洞溝、螞蟻河、高麗溝、大東岔、小東溝門6個自然屯,8個村民組。
1984年,有居民336戶1663人。其中,農業人口1627人,人均純收入 730元。
2005年,有居民576戶l681人。其中,農業人口1292人,人均純收入3475.2元。東岔村林業資源豐富,以林業、人參、林下參為主導產業。硼礦資源豐富,市硼礦在其境內,村辦硼礦1座。
2005年,全村有耕地114.2公頃,其中水田0.87公頃;有林業用地4722.5公頃;園林7.3公頃;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165公頃。
全村經濟總收入1068萬元,其中農業收入540萬元,林業收入 90萬元,牧業收入86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54萬元,工業收入 51萬元,建築業收入36萬元,運輸業收入33萬元,商飲業收入54萬元,服務業收入30萬元,其他收入94萬元。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岔鎮東岔村
東岔村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麥積區乃至整個天水市最靠東邊的地方,東邊與陝西省寶雞市相接。310國道、寶天高速以及隴海鐵路橫穿其境。東岔鄉地跨秦嶺而且大部在秦嶺以南,屬於長江水系嘉陵江流域。東岔鎮屬於跨氣候地帶,北部屬於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於北溫帶半濕潤氣候,並且在東岔鎮的最東邊的地勢低洼處,氣候屬於北亞熱帶氣候,這一點可以從東岔鄉的某些地方可以種茶葉看出,但由於區域過小沒有使用價值。
東岔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760—2100米之間。
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馬橋鎮東岔村
東岔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馬橋鎮的東北部,共有人口564人,總戶數165戶,耕地面積600畝。產業結構:東岔村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輔以種蔬菜等經濟物作,第三產業主要以運輸業與餐飲業。近年來,由於我鎮工業的快速發展,經濟飛躍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兩大企業就業。新農村建設方面:整修了村委,村村內道路進行修整,修建了垃圾池,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善。
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鄉東岔村
村情簡介
東岔村地處北京市最北部的鄉——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的東南部,西臨111國道(北京-加格達奇),距懷柔縣城90公里,距北京市區140公里,南為懷柔區長哨營滿族鄉,東與河北省灤平縣接壤。全村南北長約8.7公里,東西最寬約5.6公里,村域總面積24.10平方公里,有農戶195戶,人口525人,耕地面積872.6畝,轄有東岔、下鋪、於營子、東營子、龍潭、砬根、夾皮溝7個自然村,其中多數自然村受土石流威脅,並且人畜飲水都困難。基礎建設
該村2005年和2007年、2008年藉助土石流、生態搬遷政策將原來居住在險區的龍潭、砬根、夾皮溝等7個自然村整合搬遷到下鋪中心村(即東岔新村),共搬遷261戶、601口人,新建房230處,其中160處新居實施了牆體保溫,冬季比傳統式房屋溫度增加3—5度,夏季涼爽宜人,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整合了有效資源,做到產業聚集帶人口聚集。通過實施整建制搬遷工程,整合建設用地50畝,為旅遊開發、招商引資奠定了基礎。鞏固和最佳化已形成的主導產業——肉雞產業,投資近67萬元建養殖小區污水處理化糞池15個,完成肉雞養殖小區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現有肉雞養殖5個小區,51棟雞舍,是喇叭溝門地區規模最大的肉雞養殖專業村,2008年出欄肉雞90萬隻,產值突破2400萬元,純收入250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120人。2007年引進玫瑰花種苗繁植項目,面積10畝;試種1.5畝的金蓮花和0.5畝柴胡、黃芩等藥材。2008年20畝果園進行林下經濟栽培金蓮花,畝效益達到600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