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舞台

1937年4月再度赴上海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回鄉。 1938年重組再去上海。 1939年11月,因徐玉蘭等離去而散班。

即東安劇社。紹興女子文戲科班。1933年5月創建。班址在富陽新登碧照寺(後遷往新登塔山)。發起人為當時任國民黨新登縣黨部書記長的駱國英,駱出於對越劇的愛好,出面向新登商界募得款項,招收13至16歲的女孩30名,徐關生(徐玉蘭父親)、林會森任班主。班內有專人為學徒做飯、洗衣,教養良好。教戲師傅有喻傳海、袁世昌、袁見發、相元祥、葉守法等。均系嵊縣籍的越劇男班和徽班藝人,文武齊全。其中喻傳海教戲頗有經驗,葉守法專教四工調唱腔。排戲的腳本由師傅抄成“單片”,按所學行當分發給學徒。學藝半年後在新登城隍廟“串紅台”,劇目有《蛟龍扇》、《桂花亭》、《珠蝴蝶》、《王千金祭夫》、《仁義緣》等。1934年5月間,即以東安舞台班名,開始在桐廬、蕭山和新登南鄉一帶實習演出。1935年上半年演於金華、衢州、紹興、上饒等地,年底進入上海。後返回新登。1937年4月再度赴上海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回鄉。1938年重組再去上海。1939年11月,因徐玉蘭等離去而散班。東安劇社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女子越劇名伶,有楊柳青、徐玉蘭潘笑笑、鍾雲香、汪笑真、汪如亞吳月森茹敏娥、周玉英等。其中楊柳青為名噪一時的旦角,徐玉蘭以老生掛頭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