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的位置在東皇城外,地處大名鼎鼎的王府大街。東安市場在1903年開業,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綜合市場,因鄰近皇城東安門而得名,迄今已有100年的歷史。1993年開始由北京東安集團和香港新鴻基地產有限公司合資興建,在東安市場原址建設,更名北京新東安市場。1998年竣工開業,獲得1999年度建築工程魯班獎。

百年歷史

老北京的東安市場是一個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大型娛樂購物場所,這地方本是清朝的一塊練兵場。當時,東安門外大街兩旁有不少店鋪和商攤兒,由於這一帶緊挨著紫禁城,許多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都在附近置辦了宅子。可是攤販眾多,經常導致道路擁擠,直接影響了達官顯貴們出入宮廷。結果,住在金魚胡同的步兵統領那桐等官員提出整頓市容、修建馬路。就這樣,將沿街攤販全部都遷到東南面的八旗兵神機營的練兵場。由於鄰近東安門,所以叫做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東安市場是北京城裡最早的一座市場,由於東安市場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場子裡的店鋪也越來越多。特別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城,前門外大柵欄被火燒成一片瓦礫。那裡的商販也紛紛轉到了東安市場。幾年工夫,東安市場就從最早一個擺攤設點的露天市場,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包括各行各業各類商攤、商號、書店、遊藝在內的無所不包的超級市場。據1933年12月的統計,當時東安市場共有16個經營區,包括暢觀樓、青霖閣、中華商場、丹桂商場、桂銘商場、霖記商場和東慶樓等七個小商場,分布著各行各業商販925戶,其中店鋪257戶、攤販658戶。不僅北京人,就是遠道來京的中外人士,也要到這裡逛一逛。

東安市場有4個門,分成北門、西門、中門和南門。市場自北而南的正街是條幹線,和幹線垂直,自北向南有頭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三條街。自頭道街起,在正街的東西兩側還有兩條平行的東街和西街。從北門到三道街,從西門到頭道街的東頭,是一塊基本呈正方形的場地。從西門向南的一線上開有市場的中門和南門。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從建場到1956年公私合營,東安市場裡的攤商一直多於鋪商,只不過早期的商攤更簡陋些罷了。開始時,市場的地也是土的,只有建成的店鋪內才墁有條磚地。1920年,市場遭遇第二次大火,全場的甬道才鋪了黃色的耐火磚,並在市場上面搭了板棚。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東安市場較之北京其他市場就繁榮了。直到解放,東安市場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政治時期,無論是前清、北洋、國民黨還是敵偽時期,它都得以保存,而且在一定時期得到了不小程度的發展。東安市場之所以能比較長時間地保持繁榮,其原因較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北門的吉祥戲院。

吉祥戲院的前身是1906年大公主府總管劉燮之修的吉祥茶園。劉總管開茶園的目的就是使皇城以東以北的達官顯貴們看戲不用非到前門外不可了。當時,譚鑫培、楊小樓、金少山、譚富英、梅蘭芳、馬連良、姜妙香等人都來此登台獻藝。後來,清朝滅亡了,跟這兒演戲卻保留了下來。為了方便晚場戲散後的觀眾吃飯購物,東安市場的店鋪和商攤,一直堅持營業到深夜。所以,過去東安市場上午的顧客要少於下午和夜晚。這種全天乃至夜裡都營業的市場,比一般集市和廟會更具吸引力,人氣旺了,市場裡買賣當然就做得長遠。

當然,好買賣都是靠人做起來的,沒有經營之道,單靠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優勢也照樣賺不到錢。在市場的北門裡,東來順就是由商攤發展成店鋪的一個典型。這家清真名館在東安市場初開之時,還只是一個賣小米粥,貼餅子之類的小食攤,經過20多年的經營,到1930年時,已擴展到了一個三層樓的飯莊,能承包酒宴,擺大席面,做高檔菜餚。據西德順爆肚王的傳人王欣講,早在1903年,第一代“爆肚王”王福奎就在東安市場擺個小攤,支上扁擔叫賣。第二代“爆肚王”王金良14歲繼承父業,由於他在經營上頗有心計,有了熟顧客,就在東安市場雜技場路東找個鋪面,成了坐商,立起了字號叫“西德順”。當年侯寶林在絨線胡同開廣告社的時候,還給西德順畫過幻燈廣告。後來,侯寶林的清唱和評書裡頭都會說:“您上東安市場,有個西德順……”當時,東安市場裡邊有多少家字號,現在肯定統計不全了。現在數得著的還有東來順、稻香春、爆肚馮……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東安市場中,最殷實的行業要算是特種工藝了。在這一行中,規模最大要算是西門裡路北的志成樓。這家商號是一家製做金銀首飾、穿制珠翠飾物的首飾樓,大致開設於1908年至1909年間。店內設有金銀、首飾、鑲嵌幾個部分,店員多時達到四五十人,不僅是東安市場裡的大買賣,就是在全城也頗為有名。據說,司徒雷登曾托人到志成買了一隻金托“祖母綠”的翠戒,後來有人告訴司徒雷登說是假的,司徒半信半疑,便找到當時著名珠翠鑑賞家鐵寶亭,鐵氏拿過戒指僅看了看志成的印記,就告訴司徒說,你只管放心,有志成字號的貨沒有假的。由於顧主對該店的信任,因此1932年,當溥儀在滿洲國“登基”時,他所戴的金冠都是他讓“太后府”在志成定做的。1935年,在袁良主持的北平市物產展覽會上,志成製做的金銀器皿和首飾銀嵌花蘭及象瓶曾獲得了最高的優等獎。

書肆也是市場中的一大行業,這些經營圖書的店鋪多集中於市場西面的暢觀樓、丹桂商場、桂名商場等地。它們是20年代後期興起的,最早開設的有“瑞文齋”、“多文齋”、“佩文齋”、“新智書局”等,最多時達60多家。至於書攤則多集中於南花園和西夾道處。市場內的書肆以外文和古舊圖書為主,所有書店和書攤都是開架售賣。它們的售書的方式不單單是等著顧主上門選購,還採取親自送書上門和郵寄的辦法。此外書肆的從業人員一般在圖書知識方面都較高。出售外文圖書的人,一般能講外語;售賣線裝古書的人,對於目錄學和版本學知識都相當豐富。昔日不少知名學者和名人常到市場選購圖書,如胡適、朱自清、張學良等人。解放前夕,有些書商還將不少進步書籍以偽裝形式出售給愛國進步人士。此外,東安市場還有百貨、服裝、鞋帽、文具紙張、醫藥、照相器材、古玩玉器、乾鮮果鋪以及茶館、球房等多種行業。早年間,市場東部還有個雜技場。

總之,東安市場是北京一個有著較長歷史,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基本上保持著繁榮的大型綜合商場,它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的聲譽。正是因為如此,近現代史上一些中外名人都到過這裡,或與它有著一定的關係。比如魯迅在這裡吃過飯,胡適在這裡買過書,溥儀在這裡買過蜜餞,宋美齡在這裡選購過首飾。解放後,西門裡的“佳美利”鞋店為毛主席做過鞋,周恩來總理還來過這裡給店員們講過話。赫魯雪夫和布爾加寧也在這裡買過菸斗……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徹底改變了東安市場的命運,文革開始後,東安市場被改名為東風市場,吉祥戲院變成了電影院,工藝店鋪也都沒了蹤影,餐飲業倒還算紅火,只是由於物資極度匱缺,買什麼都要排隊,還不一定能買到。1988年,東風市場又恢復了東安市場的字號,但屬於那個年代特有的革命印記已將這個北京的商業文化遺產破壞得不成樣子。所謂的新東安真是一個新,似乎沒有一點老東安的內容。

由於吉祥戲院的改造,引發了海外對東安市場改造的興趣。1993年,北京東安集團與香港新鴻基地產有限公司合資在東安市場原址興建新東安市場大廈。經過了5年改造,東安市場於1998年重張開業了,營業面積達到15000平方米,也是購物、娛樂、餐飲一應俱全。不過,像東安市場這樣的大商場,京城實在太多了,沒有必要非要再到那裡去買東西了。除了老字號的名字以外,東安市場跟賽特、燕莎甚至金源MALL沒什麼兩樣。

新世紀的東安

北京apm新東安廣場)是香港新鴻基地產在京開發的重要商業地產項目。它位處北京王府井心臟地帶,不僅是王府井內首個重建項目,更是北京最著名的時尚消閒購物熱點之一。所謂apm,就是am+pm=apm,從早到晚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提供全新購物體驗。它是在原有的東安市場上重建。1998年竣工開業,是購物、餐飲、娛樂和辦公於一體現代化多功能的商業中心。占地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是一座包括地上11層和地下3層的多功能商廈。從地下一層到地上六層均為商場,經營面積為12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場可提供約500個汽車車位及3500個腳踏車車位。

北京東安市場 北京東安市場

為紀念東安市場的巨大變化和滿足老北京人感今念古的情懷,地下一層開闢了總面積2700平方米的“老北京一條街”,形象地再現了舊時京城的民俗古風及購物情景。在明、清風格的建築中,分別設有老字號一條街、古文化街和風味小吃街。從老北京的手工藝品製作、老藝人的表演、傳統風味小吃的叫賣等各個方面,讓遊客體驗清末民初時期北京的風土人情。

為把握內地經濟和零售業高速發展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種種商機,新鴻基地產投資逾3億人民幣為北京ap(新東安廣場)進行大型翻新,工程已於2007年底完成,並透過品牌最佳化,吸引19至35歲年輕客群。品牌最佳化演繹都會購物風尚除了商場形象和名稱耳目一新外,北京apm積極強化商戶組合,引進更多全新的超級品牌和國際知名零售商,進一步鞏固北京apm的領導地位。 北京apm內設店鋪多達160間,商戶組合多元化,由高消費品、時裝、娛樂以至餐飲等包羅萬有。不僅引進多個國際時尚品牌,部分更是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還引入不同類型的特色餐廳,包括亞洲和西式美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