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朱村

東大朱村交通非常便利,道路縱橫交織,是上蔡東部交通發達地區。 東大朱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據有關考證,東大朱村大約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朱姓祖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存。

總述
東大朱村(古稱小朱莊,又稱大銅寨,大朱莊),地理位置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崇禮鄉境內,經緯地理位置:東經113°39′11″;北緯33°17′30″。是上蔡縣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農資產品充足地區,被人們譽為上蔡東部“金三角”地區。它與周口市商水縣、楊集鎮、蔡溝鎮毗鄰接壤。交通主要幹道:漯項公路;吳黃公路;上楊公路從此穿梭,村村通工程水泥路直通該村。西和念王村相鄰,東與葛莊毗鄰,北和楊堂村接壤,南與楊崗河遙遙相望。屬於亞熱帶氣候,華北平原南部。本村現在常駐人口大約3000人左右,基本上全是朱姓人口,還有王姓、秦姓、劉姓、楊姓、高姓、陳 姓等。據有關考證,東大朱村大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坎坎坷坷、風風雨雨。明清時期東大朱村由四個村莊組成(小朱莊、馬家胡同、冀家院、東 拐),其他的三個村莊相繼敗落,後由小朱莊人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發展下來,最後就形成解放初期的赫赫有名的“小延安”——大銅寨(或河北寨)。臨時縣政府 落腳這裡,省農業技術發展大學坐落此地,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駐紮該村。著名景點:西嶽廟景點、沙溝景點、護城河景點、龍眼窯景點。農作物主要以小麥、大豆、 玉米、芝麻、油菜、花生等。特產:紅薯、大蒜、芝麻、各種蔬菜。1996年以來,該村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業、家畜養殖業、塑膠大棚種植業和特色農作物種植業,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農民收入逐年增加。2005年農人均純收入達到2400元。該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人均收入逐年上升,連年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連續5年被崇禮鄉黨委政府,上蔡縣委縣府評為先進村。
地形
東大朱村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2.7公里。村中部有龍背崗,村北部(後面)有北崗、西部有跑馬嶺,具體整體地形分布呈“∩”簸箕型,四周稍高,中間低洼。俗稱“聚寶盆”地形,是上蔡縣東部地區重要的風水寶地。本村四周有古老的護城河(護寨溝)環繞一周,護城河一片大好美景:景色迷離,水秀靜美;風和日麗,曉翠漾月;水清如池,群鴨戲水;世外桃源,酒陽醉日;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好一派中州田園水鄉美景。護城河美景被當地人譽嘆為“美景天堂一角”“世外桃源之地”之美稱。東大朱村村莊周圍溝渠縱橫;交織如網:附近東西流向河流北部有桃花溝;洄曲河故道河;五路口溝;南部有南溝河;縣鄉重要泄洪河道楊崗河。南北流向河流有蛄螻溝(現稱西溝);南海溝(俗稱小南海);大塘河;沙溝河(殺溝:俗傳破壞本地風水而挖掘的河流);東河溝;長坑溝(南坡溝)。西窯坑、東窯坑在村兩旁分布,東大坑、西大坑村中點綴。被當地人譽為“上蔡小江南”、“豫東江南水鄉”、“中州田園名鎮”和“中州世外桃源小鎮”。
交通
古語:“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全靠路。”“道路通,財路通;道路暢,財務暢。”。交通是地方發展的血脈,交通是地方騰飛的翅膀。東大朱村交通非常便利,道路縱橫交織,是上蔡東部交通發達地區。中國河南村村通工程水泥路直通村莊中心。東大朱村距離漯項公路0.75公里;距離吳黃公路2.1公里;距離上楊公路1.8公里;距離大廣高速公路14.9公里;距離京珠高速公路55.6公里;距離京廣鐵路幹線56.8公里;距離河南新鄭機場186.5公里等眾多交通幹線從此穿梭通過。這些交通要道為東大朱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歷史
東大朱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有關考證,東大朱村大約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朱姓祖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存。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空前發展,盛世景象,逐漸形成當時赫赫有名的小邾莊(據莊上輩傳言和上年紀老人說:以前的小邾莊是一個國家,現在在村西頭還有遺址)。小邾莊是一個文明古地歷史悠久,又是遠古時期舉世聞名的名地。當時小邾莊地處中原地帶,九州之腹,漕運道口,中州之腹,是古代將相侯王必爭之地。遠古時期,是一個占地為王、畫圈為國的時代,許多有一定社會的地方或人士就這樣建國稱王,然而小邾莊也不例外,後來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小諸侯國,古稱為小邾國【上蔡史志和陳州史志(陳州府史志)、汝南史志(汝寧府史志)、信陽史志均有記載】。歷史長河不斷續演,戰爭烽火時時燃起,給我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中原兒女帶來饑寒之苦,過著衣不裹體的日子。就這樣小邾國的父老鄉親們英勇善戰、不屈不撓,度春秋、立志業,在小邾國這塊神聖而又古老的土地上譜寫自己可歌可瀝的功績篇章。小朱莊人民世世代代在小邾國生存繁衍、共謀發展。到了商周時期被蔡國收並,往後發展小邾國這個小諸侯國就不存在了。隨後成為秦朝漢代的重要交通樞紐、航運港口及著名莊寨,到了梁代發展成為馳名中外“大銅寨”,它和大成寨、大象寨、大興寨一併成為梁代時期的中州四大名寨,被稱為“沙陀國名寨”。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戰爭重重、戰火連天的時代,給小朱莊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小朱莊的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到了隋唐時期發展續演成為赫赫有名小朱莊,宋明時期許多南來北往經商人都定居此地,形成大朱莊最鼎盛時期,分別有四個村莊組成:西街小朱莊、東街東拐地(東官地是漢、隋、唐、宋時期重要陶藝器品、農產品、集市貿易、商品貿易交易市場。)、北街馬家胡同(明代重要馬氏家族,馬家大戶,被當地人譽為“御使大院”是明朝馬御使的故鄉,據傳也是明朝馬太后的故鄉。)、南街冀家園(明代著名的冀家大院、冀家大戶,被當地人“冀家教育園”冀家子孫相繼出了許多人才)。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生死存亡的更替。東官地、馬家胡同、冀家園三個村莊相繼敗落消失,最後由小朱莊人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發展下來。小朱莊人民為了繼承先祖的遺業先後六次修寨建壘,規模最大的三次是梁代、明朝初期和清朝末期。梁代時期小朱莊人民用磚用土把寨修起來,保護一方人民民眾的安全。到了明代時期小朱莊人民再一次大修寨牆,把以前的土牆全部換成磚牆,發展續演成為明朝時期的前花園、後花園或前樓院、後樓院朱氏祖先祖系。到了清朝末期由於外患內亂、社會動盪不安,小朱莊人民沒有生活安全保證,本村德高望重之人為了完成自己祖先的志願,又一次大修寨牆,進一步發展成為明末、清初、清中時期威名一方的大朱寨,清末、民國、解放前時期赫赫有名的大銅寨(即大朱寨、河北寨)。最後形成解放初期重要豫東南革命活動根據地之一,被譽為“中原小延安”及“紅色政權老革命根據地”。解放前期臨時縣政府落腳此地,省農業技術發展大學坐落這裡,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駐紮該村。隨後一直發展到今天的大朱莊(東大朱村)。
沿革
東大朱村古代屬於自我管轄區域,先祖創立了自己的王國-----小邾國,夏商周之前中華大地上也起著舉世矚目重要作用;最後由蔡侯國合併,隸屬蔡國管轄;歷朝代由上蔡郡、陳郡、汝南郡、豫州、蔡州、汝寧府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汝南專區、確山專區、信陽專區管轄。解放前期(1949年之前)區委區政府在大朱寨(今東大朱村)設立臨時縣政府;(縣委書記苗九潤、縣長李季清)。1953年成立大朱鄉;1955年成立大朱公社;1958年成立大朱大隊;1962年隸屬崇禮公社管轄;1965年隸屬駐馬店地區管轄;1983年成立自然村(大朱村);1999年改成為東大朱村;2000年隸屬駐馬店市管轄。縱觀古今,興盛沉浮,歷史變遷,歲月滄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