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路口往北
東四十條是一條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沿線有“南新倉”等文物保護單位;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北京陸軍總醫院,三級甲等),新保利大廈等。東四十條捷運站和新保利大廈分別評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築”和“北京當代十大建築”。東四十條往東是“工人體育場北路”,坐落有北京工人體育館,北京工人體育場等體育場館,還有三里屯酒吧一條街;東四十條往西為“張自忠路”,沿線分別坐落了“段祺瑞執政府”、“歐陽予倩故居”、“和靜公主府”等歷史建築。其中尤以“段祺瑞執政府”最為有名,著名的“3.18”慘案就在此發生,該府曾作為“清海軍衙門”等。
歷史故事
東四五條胡同東西走向,中部曲折,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止東四北大街,南有二支巷可通東四四條。胡同全長781米,寬7米。明朝屬思誠坊,稱五條胡同,清朝屬正白旗,沿用五條胡同。1949年後稱東四五條。“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稱紅日路五條,後恢復東四五條。據《燕都叢考》載“《順天附志》麟公第在東四牌樓五條胡同。《京師坊巷志稿》中也記載“麟公第在五條胡同。案:公為饒余敏親王次子溫良貝子博和托之後。舊聞考:五條胡同有水月寺,舊碑剝落,惟篆額水月巷三字可辨。”。東四五條胡同現屬於東四三條至八條的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東四五條三號裕謙故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詔“對英宣戰”命裕謙為欽差大臣,力主抗英的裕謙親臨陣前指揮,誓死守城,九月初四,鎮海被攻破,裕謙投水殉國,是鴉片戰爭死難者中官階最高的朝臣。死後謚“靖節”,入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