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東南大學在電子信息領域集教學、科研、科技開發為一體的重點院系,具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以及“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

學院概況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電子工程系,成立於1961年11月。它是國內最早建立的電子類專業之一,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學科,是東南大學電子科學領域集教學、科研、科技開發為一體的重點院系。

學院機構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國家專用積體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MEMS教育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光通信器件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中心和南京市嵌入式處理器工程中心。

專業設定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八個專業方向:信息顯示工程、光纖技術與光纖通信、微電子技術、大規模積體電路系統工程、微波與毫米波技術、光子學和光通訊、真空電子技術和電子信息材料科學與工程。

科研水平

學院科學研究水平處於國內領先。目前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該學科在教育部2007-2009年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列第六;另有“光學工程”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共擁有兩個一級學科
學院活動
博士點,兩個博士後流動站,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五個碩士點。學院設有國家專用積體電路(ASIC)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機電系統(MEMS)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顯示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光通信器件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光感測與光通信網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東南大學太赫茲科學研究所等國家級、省級、校級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學院還是首批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學術研究

學院建設有國家專用積體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MEMS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光通信器件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光感測與光通信網路技術工程中心等五個科研基地。學院“十五”期間王保平教授、時龍興教授、黃慶安教授3人擔任國家“863”計畫主題專家組和專項專家組專家;“十五”、“十一五”期間王保平教授、黃慶安教授2人擔任總裝備部專家組專家;“十一五”期間時龍興教授擔任“核、高、基”國家重大專項專家組專家。“十一五”以來學院共承擔了國家“863”項目18項、“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8項、國防科研項目35項、傑出青年基金1項。2005~2009年學院科研經費到款15771.67萬元;獲得的科技獎勵包括: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81項(申請發明專利358項)、美國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5項、積體電路布線圖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SCI 205篇、EI 412篇、ISTP 218篇。在2009年4月發表的《東南大學院(系)科技創新工作考核評價報告》中,電子學院科研績效總體排名位列全校第六。

科研成果

序號獲獎時間獲獎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12009矽集成型功率MOS器件及高低壓集成技術與套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2009面向三農金融服務的交易平台、終端及專用晶片研發與套用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32009微機電系統模型、模擬及套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2008功率MOS積體電路設計及製備工藝關鍵技術及套用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52006新型蔭罩式電漿顯示器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62006嵌入式處理器設計及安全金融終端開發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2006多晶矽電熱微執行器模型、製備與表征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82006聲場輻射和非線性二階聲場的解析方法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92006高功率扁平放電管氦氖雷射器及其套用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10200432位嵌入式微處理器晶片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12004矽微機械加工技術及其場發射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22004高功率扁平放電管氦氖雷射器的研究和套用開發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32004略(授獎號:2004GFJ3418)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
142003矽片直接鍵合技術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
152003無衍射非線性貝塞爾諧波聲場的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62003積體電路可測性設計軟體系統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師資教學

師資力量

通過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結構,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學院現已形成了一支梯隊合理、結構最佳化、素質優良的具有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師 68 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有 41 人,占教師總人數的 60% ,其中教授 25 名(博導 15 名)、副教授 26 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28 人,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師比例達 96% 。教師隊伍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 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 人,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5 人, 國家 863 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 3 人,國家總裝備部專家組成員 2 人,國家信息產業部專家組成員 1 人,青藍工程培養對象 2 人,江蘇省 333 人才培養對象 4 人。在 2002 年全國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評比中獲得了學術隊伍第一的好成績。

教學設施

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基礎設施,近幾年的經費投入持續增長;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十分注意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業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校內各類學生實驗室、優秀生培養基地、 IC 人才培養基地以及校外與相關知名企業共建的大學生實踐基地,滿足了對實踐教學的要求,為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保障;歷屆畢業生質量高,綜合素質好,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近幾年的就業率達 98% ,考研錄取率達 42% ;2001 年以來本專業學生在國際國內累計獲得省級以上各種獎勵達 54 項。

就業方向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通信工程、信息處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計算機軟體技術套用與開發、光電子技術、電信、電力、能源、交通、銀行、金融系統、航空航天等部門及領域。自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博士150餘名,碩士900餘名,本科生4000餘名,為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以及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術交流

學院國際交流活躍,成果顯著。早在1994年2月,與荷蘭飛利浦電子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東飛顯示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發展至今,該中心堪稱是我國在顯示技術領域高校國際合作的典範。近年來,與LG.PHILIPS、MOTOROLA、AT&T、LUCENT、OPTIGAIN、E-TEK、ARM、ALTERA、美國加州儀器、日本松下、新加坡特華等國際著名的信息產業集團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成功地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與英國劍橋大學、荷蘭Delft大學、Twente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家及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協作研究和互派人員交流活動,並多次成功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

學院地位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所具有的學科優勢和科研優勢成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強有力的支撐,以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學科發展所展示的專業特色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建立了穩固的基礎,體現了該專業在電子信息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黨政領導

姓 名職 務
施建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積體電路學院黨委書記
時龍興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積體電路學院院長
孫偉鋒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積體電路學院副院長
湯勇明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孫立濤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葉莉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李智群積體電路學院副院長(兼職)
仲雪飛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
王著元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積體電路學院院長助理
宋曉燕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積體電路學院黨委副書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