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日報

東北日報

《東北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創辦的第一張地區報紙。從1945年11月1日創刊,到1954年8月31日止,它經歷了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參加了新中國初期的經濟建設。

創刊日期

《東北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創辦的第一張地區報紙。從1945年11月1日創刊,到1954年8月31日止,它經歷了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參加了新中國初期的經濟建設。

發展歷程

1945年11月1日《東北日報》在瀋陽創刊,報紙是四開兩版,報頭由呂正操將軍題寫。在創刊號上的發刊詞中明確申明“本報是東北人民的喉舌,以東北人民的利益為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表達人民的呼聲……,一切為東北人民服務,這就是我們的宗旨,我們的天職。最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提出的和平民主團結的建國方針,也是本報今後

東北日報東北日報
努力的方向。”發刊詞里並沒有指明這是共產黨的機關報,但從“宗旨”、“方向”和發表的稿件看,報紙的政治立場十分鮮明,所以就成為敵人的眼中釘。國民黨特務和漢奸曾向報社的一個住所打黑槍。當時,報紙除了避免蘇軍干涉外,還要防範敵偽反動勢力的搗亂和破壞。因此,報社的地址對外是保密的,報社人員的活動也採取半公開半秘密的方式。報紙創刊時為了報紙的安全出版,印在報頭的社址假稱在“山海關”。這個“借用”地址一直在報上登到第十期,直到國民黨軍隊向山海關進犯才從報頭上取消。

1945年11月23日,由於戰局關係和應蘇軍的要求,《東北日報》跟隨東北局一道撤出瀋陽,向本溪轉移。到達本溪後,報紙於12月5日復刊,在本溪辦到1946年2月2日,共出了40期日報和8期號外。

1946年1月下旬,國民黨軍隊逼近瀋陽,並圖謀向本溪進犯,報社迫不得已又隨東北局向吉林省海龍縣轉移。《東北日報》在海龍辦報的時間比在瀋陽、本溪都長。從1946年2月7日起,到4月22日止,有兩個半月之久。1946年4月我軍解放長春後,報社遷到長春,4月28日《東北日報》在長春復刊,並開始使用毛主席的題字作報頭。在長春辦報不到一個月,敵人進犯,報社又被迫進行第4次轉移到哈爾濱。

總之,從創刊到1946年7月這一時期的《東北日報》是在時局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度過的,報社曾四次轉移。在環境艱險,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報紙除在轉移過程中有過短暫中斷外,一直堅持出報。報紙由小到大,內容不斷豐富,發行量達到兩萬份。

1946年5月28日《東北日報》在哈爾濱正式復刊,與哈爾濱日報、北光日報在哈聯合出版對開四大版。在此期間,報社機構已具規模,人員日漸增多,報紙發行量迅速增加。到1948年末,已近8萬份。報社遷到哈爾濱後,於1946年12月18日又更換了一次報頭,新報頭是毛主席親自寫的,一直到《東北日報》停刊,始終用此報頭。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徹底勝利,東北全境宣告解放。《東北日報》於12月12日遷瀋陽出版,直到1954年8月31日,因東北大區撤銷而終刊。這是《東北日報》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經濟建設時期,也是它的較長歷史時期。

主要特色

提到《東北日報》,不能不提到它的漫畫。當年,《東北日報》上90%以上的漫畫,是我國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畫的。華君武以創造蔣介石的漫畫形象,曾經蜚聲東北和全國。

《東北日報》在八年零十個月的時間裡,作為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機關報在向東北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揭露美蔣的反革命醜惡面目,宣傳我軍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進行土地改革,指導東北解放區的生產和經濟建設,以及支援全國解放戰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東北日報》在我黨新聞史上占有相當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