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經濟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東北師範大學政治系的政治經濟學教研室。80年代初,獨立為東北師範大學經濟系,是我校首批創辦的非師範專業之一。1986年在經濟系基礎上創辦國際工商管理學院。2004年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進一步發展為經濟學院和商學院。
學院擁有教授18人,博導13名。學院設有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和財政學4個本科專業;擁有世界經濟等10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公共經濟管理(MPA)、金融和保險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區域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套用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套用型研究所。
學院大力開展國際及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提高學院國際化水平。先後與美國南伊利諾州立大學、阿拉斯加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及台灣東華大學等建立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合作關係。近年來,學院派出多位教師前往史丹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日本一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歷史沿革
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經歷了政治系的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經濟管理系和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發展歷程,2004年建立經濟學院。
1952年12月16日,學校決定成立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基礎、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四大直屬教研室,負責全校的政治理論課教育。
1956年,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併入政治教育系,負責全系政治經濟學教學任務。
1972年,教研室改名為政治經濟學教研組。
1976年10月,政治經濟學教研組又改為政治經濟學教研室。
1978年3月,政治教育系共招160多名學生,從第三學年即1981年開始分專業,其中經濟學專業48人,於1982年初畢業,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1978年學校恢復了研究生教育,政治經濟學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班,學制兩年。1984年1月政治經濟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年。
1986年6月,建立經濟管理系,這是東北師範大學首批非師範專業之一,由韓明希任主任,張之光任副主任,陸續由彭連港、孫啟明、金兆懷任副主任。李秀鳳任黨總支副書記、書記,金兆懷任黨總支副書記。同時建立經濟研究所,於俊文任所長。設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學和世界經濟4個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分別為李雅琴、史連生、姜化英和王洪德。
1986年9月開始面向全國招收首屆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
1995年6月28日,學校決定由原經濟管理系和圖書情報系合併成立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學院的建立採取院企合作模式,以東北師範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為實體並與多家企業聯合成立了董事會,於1995年7月召開學院成立大會。學院設工商管理系、國際經濟系、信息管理系;設有國民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圖書情報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政治經濟學和世界經濟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6月,經濟管理系與圖書情報系重新分離,並終止了董事會管理模式,產生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第二屆行政領導班子。
2000年新增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保險)2個本科專業,並將原來的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改為經濟學專業。到2002年,學院的本科專業又新增金融學、工商管理、財政學、市場行銷、會計學5個專業,停辦公共事業管理(保險)專業,共有8個本科專業招生。學院設有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工商管理系、金融系、財政系、市場行銷系、會計系和人力資源管理系,設有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現代國際貿易研究所、企業集團發展研究所。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勞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工商管理、金融學、財政學、會計學等八個專業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獲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設立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4年3月,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按學科分開,成立經濟學院和商學院。經濟學院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四個本科專業;擁有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財政學、區域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社會保障學十一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公共經濟管理(MPA)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區域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學院設有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財政與稅收研究所、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所、資源型城市研究中心和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就一些專業領域進行研究。學院還設有繼續教育中心,負責包括自學考試、函授教育及成人在職研究生教育工作。
本科生教育
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前身為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始建於1986年,是東北師範大學首批創辦的非師範專業之一。經濟學院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四個本科專業。
經濟學
經濟學專業培養經濟學理論基礎紮實,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知識寬厚,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的高素質的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我國涉外經貿部門(包括公司企業和政府機關)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金融學
金融學專業培養學生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及金融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當代金融發展現狀,初步了解國內外金融法規和國際慣例,把握金融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富有創新和開拓精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實際工作能力強,能夠勝任金融管理、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各企事業單位與金融相關崗位的要求。
財政學
培養財政經濟理論基礎寬厚、掌握現代信息手段、財稅專業知識技能過硬、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套用型中高級財政稅收專門人才。
研究生教育
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共有13個專業,分別為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專業碩士)、保險(專業碩士)和公共管理碩士。
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共有三個專業,分別為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和金融學。
科研機構
經濟研究所
經濟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外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及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的經濟體系和我國巨觀調控、制定政策與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經濟研究所所長:金兆懷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世界經濟研究所
世界經濟研究所依託東北師大經濟學院,秉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重點研究世界經濟領域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主要包括世界經濟理論、國別與區域經濟,以及世界經濟中的貿易、金融、能源及制度結構等問題。在承擔國家及省市重點科研項目的同時,既要努力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世界經濟學科優秀人才,又要致力於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性諮詢。
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祝濱濱(教授、博士生導師)
金融與保險與研究所
金融與保險與研究所是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金融與保險方向的專門研究機構。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國內外的金融與保險理論、金融與保險政策法規、金融與保險監管、金融與保險市場、金融與保險機構、金融與保險產品和金融與保險服務等。為國家制定巨觀經濟政策和貨幣金融與保險政策、為金融與保險學理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為各級部門發展金融與保險業提供諮詢參考。金融與保險研究所依託東北師範大學深厚的學術積澱,強大的師資隊伍,以金融專業本科生、金融與保險專業的碩士生、金融學博士生培養為主線,為社會培養高級金融與保險人才。
金融研究所所長:楊大光 (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際貿易研究所
國際貿易研究所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及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為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貿易研究所所長:張曙霄 (教授、博士生導師)
城市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主任:甄艷( 教授 )
成立於2004年9月1日,是依託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整合院(校)內外學術資源的院級非盈利學術機構,在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的領導下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中心堅持戰略前瞻性、套用基礎性、開放創新性的發展導向,致力於東北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領域中的戰略性、地域性、緊迫性研究課程,開展城市與區域發展規劃、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城市群等理論與套用研究,以及相關政策諮詢等活動,形成對東北地區尤其吉林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產生重要影響的決策支持研究中心。
財政研究所
財經研究所是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機構。在依靠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充分分享學院豐富的學術資源和設施的同時,以培養財政經濟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為主線,為社會培養高級財經人才。
財經研究所的使命是:產生高水平的理論與套用研究成果,鼓勵嚴謹客觀的經濟分析、公開活躍的學術討論和創造性的學術研究。並努力促進學術觀點自由的交流與傳播,直接為現實經濟服務。
財經研究所所長:侯明(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資源型城市研究中心
東北師範大學資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以東北師範大學區域經濟學博士點、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為依託,按照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運行,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個集科學研究、政策諮詢、項目規劃、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的資源型城市研究基地。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原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宋曉梧出任研究中心顧問,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支大林教授擔任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中心套用研究成果顯著,提出並解決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研究中心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問題研究、完善主體功能區劃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研究中心的宗旨為充分發揮中心在資源型城市和區域經濟等領域的研究優勢,藉助校內外重要資源,加強學界、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密切合作,承擔並高質量完成研究項目,產生重大的研究成果,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規劃諮詢服務。
中國資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際金融研究中心
國際金融研究中心,是依託世界經濟和金融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橫跨理論經濟和套用經濟兩個一級學科的開放式研究中心,是金融系與中心合一的兼具經、商、政、法、管及統計等多學科交叉特徵的融合型研究中心,是秉承“頂天立地、開放研究”理念,力爭和正在成為既具備承擔國家重大關切課題能力、具備在國際一流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能力,又腳踏實地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微觀經濟的特色研究中心。
近些年來,國際金融中心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一般項目2項、國家社科青年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9項、國家發改委重大改革項目、科技部國家軟科學項目、全國統計科學研究計畫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基金3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0餘項;2010年以來,中心研究人員在國際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美國經濟學會經濟文獻庫EconLit收錄期刊、澳洲商學院院長理事會ABDC Journal Ratings List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期刊及國際CPCI-SSH檢索發表論文近100篇。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管理及開放經濟熱點問題等4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公共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中心由首席專家劉力臻教授領銜。金融系全體老師為中心專職研究人員,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吉林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聘請系內外兼職研究人員若干名。目前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學科交叉,發展勢頭良好,研究能力特強的人才隊伍。
中心宗旨:公共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探索學術組織創新,促進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套用,充分發揮學界參與政府決策作用的非盈利科研機構。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財政分權理論、公共產品理論、財政支出理論與政策、稅收理論與政策、地方政府治理與區域政策。
中心特色:立足於學術前沿與實踐發展,中心在政府間財政關係、地方財政及區域財政政策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中心將研究特色定位於“公共品供給理論與政策”,主要致力於公共品基本理論、地方公共品供給、人口流動背景下農民公共品供需匹配、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公共品供給、國際公共品供給等相關領域問題研究。
中心目標:中心成立以來,研究隊伍不斷壯大,承擔了多項研究課題,並不斷加強與國外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作為公共經濟政策研究領域的新生力量,中心正向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邁進。中心將秉持產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團隊、培育一流人才的理念,力求建成對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的學術研究與政策支持中心。
中心主任:史桂芬 教授 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