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珓卜也是一種古老的占卜術。所謂珓,就是兩個蚌殼。殼如杯,故稱杯珓。用兩個蚌殼擲向空中,看其俯仰以斷休咎,一般是一仰一合為吉。後來不專用蚌殼,也有改用竹、木做成蛤形的。唐朝韓愈有詩云:“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余難同。”可見杯珓卜在唐朝是相當流行的。直到元朝這種杯珓卜還是憑俯仰的機遇定吉凶。杯珓卜而附有卜詩卜辭,大概是元朝以後的事了。
詠竹杯珓子 【宋:魏野】
誰知破筠根,還同一氣分。吉凶終在我,翻覆謾勞君。酒欲祈先酹,香臨擲更焚。吾嘗學丘禱,懶把祝云云。
清末光緒七年(1881)楊葆彝輯錄的《大亭山館叢書·附編》中收入明代郁離子(吳璵)撰此經一卷。
吳璵有文獻:杜樊川集十七卷 (唐)杜牧撰 (明)朱一是 (明)吳璵評 明末吳氏西爽堂刻本 遼寧
相關詞條
-
珓杯
即杯珓。 《瓮牖閒評》卷七:“今人皆言珓杯,古人謂之杯珓。 杯珓,占卜之具。
-
杯珓兒
杯珓兒,一種占卜的工具,用蚌殼,竹木片等製成。占卜時將杯珓擲於地,根據其俯仰斷定吉凶。又作碑珓兒”“珓杯”“碑珓”。
詞目 注音 釋義 出處 -
珓
漢字,釋義:〔杯~〕占卜的用具,多用兩個蚌殼或像蚌殼的竹、木片做成,擲在地上,看它的俯仰,以此占卜吉凶。
康熙字典釋義 -
《詠竹杯珓子》
《詠竹杯珓子》是由宋代大詩人魏野創作的一首宋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現已收藏於唐詩宋詞之中。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擲杯珓
擲杯珓所屬中國漢語詞語,意思是謂投擲杯珓於地以占卜吉凶。
-
聖珓
至於“杯筊”的使用,歷史悠久。 另外,一些古書對“筊”也有解釋。 《廣雅》解:“筊,繩索也;又簫名。
-
卜珓
亦作“ 卜筊 ”。 占卜術的一種,用杯形器物,投擲於地,視其仰覆以占吉凶。
-
杯
中國漢字,主要是盛酒、水、茶等的器皿的意思。多為圓筒狀或喇叭狀,材質多為木、金屬、玻璃或陶瓷。同“白”,意為酒杯。為名詞,又通量詞,可作為量詞用。對某個...
基本資料 概述 基本字義 有關成語 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