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創建於1931年的杭州聾人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含普高、職高)為一體的現代化特殊學校。學校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辦學宗旨,致力於為社會培養“自食其力、殘而有為”的勞動者,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07年9月,杭州市政府投入1.2億元資金,易地興建了目前浙江省規模最大、國內設施一流的杭州聾人學校。新校區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共有學前教育樓、普通教學樓、專用及公共教學樓、康復訓練及體藝綜合樓等10個建築單體。與普通學校不同,在這裡你每走一步,每看到一個設計細節,都能體會到聾啞兒童的幸福。
基礎完備管理科學
“以前,都是用紅綠燈提示學生上下課,現在有了電子顯示屏。”副校長翁文昌說,每間教室都裝有一台液晶屏,上下課、通知等信息全部通過它來告訴學生;除了教室,體育館、律動室也設有一個大的電子屏,上面是一排專用燈,學生練習舞蹈時聽不到聲音,但可以通過燈光強弱和變化踩出不同節拍。
蔣春英說,目前,學校擴大了招生範圍,97%的學生寄宿。學生購物不方便,學校就開起了非營利性的小超市;周末有一半的學生回不了家,學校就開展豐富多彩的雙休日文化廣場系列活動;為確保全全,學校保全、校醫、司機、電工24小時值班,並配備一輛專車24小時為學生服務。
作為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這裡的老師不僅白天要上好課、管好學生,即使到了夜間或雙休日,不少教師還要陪伴學生集體用餐,輔導學生晚自習,耐心細緻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只要學校、學生有需要,老師們總是隨時付出,無怨無悔。青年教師趙文龍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我教不出北大清華的學生,教不出科學家——甚至一輩子只能教一兩百個學生。但我覺得,這一兩百個學生需要我,這就是我的價值。”
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杭州聾校積極推行課程改革,在開發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推出了班級活頁學本,各班將城市新聞、校園事件、班級活動等編輯成一本本活頁學本,打上每個同學的成長印記。為了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學校在高中部開設了工藝美術、計算機、服裝三個專業,每年暑假還與省市殘聯合作,開辦麵點、烹飪、美發、美甲等短訓班。此外,學校還開展了“三大系列”體驗活動,包括“意志體驗”、“感恩體驗”和“自護體驗”等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杭州聾校已有5項職業教育成果獲全國一等獎、3項藝術教育成果獲國家級榮譽、6人次獲全國體育比賽金銀銅牌等;高中畢業生高考錄取率達91%,其餘畢業生除兩人外均順利就業。他們當中有的已成為服裝設計師、公務員、教師,有的曾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的被評為勞動模範等。
學校名人
從浙江杭州聾人學校畢業後考上大學,1992年又回母校任教的杜鐵軍老師,至今還念念不忘學校的培養之恩。在校工作期間,他已多次指導學生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