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孔廟歷史
杭州孔廟位於杭州市上城區府學巷8號,西湖東南側吳山腳下。坐北朝南,南起府學巷,北連娃哈哈國小,東接勞動路,西與中國美術學院相鄰,既攬湖山之美,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杭州孔廟,既是南宋時的臨安府學,也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廟所在地,在杭州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61年,杭州孔廟內的南宋石經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對孔廟全面整修,並利用孔廟收藏的大批古碑和歷年來收集的各地佚散、發現的碑石,把杭州孔廟改建為杭州碑林。根據史料記載,杭州孔廟至遲建於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3年),在鳳凰山山麓一帶。紹興元年(1131年),臨安府學遷至運司河下凌家橋西側,以慧安寺故基重建,位於府治之北,即今地所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杭州府學一度被南宋王朝增修為全國最高的學府——太學。按照學制,學校的主體建築為祭祀孔子的殿宇——孔廟。
杭州孔廟於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進行擴建,以大成殿為中軸,豎戟門、欞星門,築廊廡,建廳堂,立祀架閣,規模宏偉。至元代,杭州府學已有“甲東南為傑觀”之稱。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舊學廢除,孔廟僅為每年春秋兩季祭祀孔子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被單位、民居占用,因疏於維修,至“文革”後僅存大成殿一座建築。
隨著時代的發展,杭州市委市政府越來越關注孔廟復建。2001年,孔廟復建立項,2007年工程開工,2008年這一工程全面完工,並於2008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正式對外開放。此次復建,規模更加完善,其平面布局和建築風格依據傳統格局、文化傳承、文物內涵以及江南園林特色,分成東西兩個區域,兩個區域既相互連貫又相對獨立。
建築格局
杭州孔廟占地1.32公頃,總建築面積達到5581平方米,由東、西兩個既相互連貫又相對獨立的區域組成。西區為杭州孔廟的中軸線,著重展示杭州孔廟的文化精髓。軸線以大成殿為核心,採取均衡對稱、規整方正的平面布局,突出了該軸線莊嚴、肅穆的氛圍和孔子作為大思想家的至高權威。自欞星門而入,共二進:欞星門至大成門為第一進,大成門至大成殿為第二進。這樣既完整地保留了孔廟的原有中軸線風貌,又使整個建築高低錯落,動靜有序。
東區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花香鳥語、水流潺潺,各建築如珍珠般散落其間。水庭位於整個庭院中心,石經閣、星象館、文昌閣等建築在假山池水間層次錯落,曲折綿長的迴廊將它們有機地串聯在一起。近500碑石蘊含著深厚歷史積澱和豐富人文內涵錯落有致地展示於亭台樓閣之中,與婉約的江南園林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