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1-2(3)米。小枝貼生或近貼生短或長柔毛,嫩枝毛密,少有具絨毛,老枝常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狹三角形、披針形或披針狀鑽形,長(2)3-6毫米;葉柄長(1)1.5-3.5厘米,稍密生短柔毛或長柔毛,少為毛少或無毛,枝上部(或中部)葉柄常較短,有時長不及1厘米;小葉橢圓形或寬橢圓形,有時過渡為長圓形,長(2-)3-7厘米,寬1.5-3.5(-4)厘米,先端圓形、鈍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圓形,稀近楔形,上面通常無毛,脈明顯,下面通常貼生或近貼生短柔毛或長柔毛,疏生至密生,中脈明顯隆起,毛較密。
總狀花序單一(稀二)腋生並頂生,花序連總花梗長4-10厘米或有時更長,總花梗長1-4(-5)厘米,花序軸密生開展的短柔毛或微柔毛總花梗常斜生或貼生短柔毛,稀為具絨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3毫米,早落或花後逐漸脫落,小苞片近線形或披針形,長1-1.5毫米,早落;花梗長(4-)6-12毫米,具開展的微柔毛或短柔毛,極稀貼生毛;花萼鐘形,長3-4(-5)毫米,稍淺裂或近中裂,稀稍深裂或深裂,通常貼生短柔毛,萼裂片狹三角形或三角形,漸尖,下方萼裂片較狹長,上方萼裂片幾乎全部合生或少有分離;花冠紫紅色或近粉紅色,長l0-12(-13)毫米,稀為長不及10毫米,旗瓣橢圓形、倒卵形或近長圓形等,近基部狹窄,瓣柄長0.9-1.6毫米,翼瓣微短於旗瓣或等長,龍骨瓣呈直角或微鈍角內彎,瓣片上部通常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1-3(3.5)毫米。
莢果長圓形、近長圓形或橢圓形,長(9-)10-14(-16)毫米,寬(3.5-)4.5-5.5(-6)毫米,先端具短喙尖,果頸長1-1.4(-1.8)毫米,稀短於1毫米,無毛,具網脈,邊緣生纖毛。花、果期(5-)6-10月。
本種研究
杭子梢這一種群除少數省未見到標本以外,在我國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均有分布而且生長普遍,生態幅較寬廣,形態變異也較大,如:小葉由寬橢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以至披針形;植株由被疏毛至枝、葉柄、花序有時被絨毛;花萼由稍淺裂、中裂以至有時稍深裂或稀為深裂;花的大小、形態變化也很明顯,花一般長10-12(13)毫米,但也有小於10毫米的,龍骨瓣的外形也見有很少數與雲南杭子梢之間的過渡形狀;果實的大小一般為長10-13毫米,寬4.5-5.5毫米,但也有長8-10毫米以至長達16毫米的,果頸一般長1-1.4毫米,但也有長不及1毫米或長達16毫米以上的彎化。由於分布廣、生態幅寬、變異大,如取個別標本來看,很容易被定為不同的種,因而過去的一些著者對此曾發表過許多種的名稱即緣於此。我們研究了大量標本並仔細比較其形態特徵上的變化,看出這些特徵變化極其交叉連續而不易分割,雖然某些特徵變異有時似乎可以作為獨立類型看待,但實際上則因很不穩定而不能成立。因而我們將前人發表的一些名稱歸入為本種作為異名。
對於 Campylotropis giraldii Schindl.(太白杭子梢)這一模式標本采自陝西太白山的分類群,其名稱過去曾廣為套用過,但從其形態特徵變化幅度及其連續性來看,它與 C. macrocarpa (Bunge) Rehd. 除子房與果實的毛被不同以外,其他特徵均一致,難以區分,因而無論從種的概念上看,還是從實用角度上看都不宜看成兩個獨立的種。據此,我們同意將果實、子房全面被毛的 C. giraldii作為果實、子房表面無毛而僅邊緣有毛的 C. macrocarpa 的變種的安排意見認為是最適宜的。至於它們下面的一些變異類型成立為變型是較為合適的。
對於Schindler依據云南東川附近採集的標本發表的圓錐杭子梢C. paniculata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1:425. 1912),其特徵除花序於頂部更為密集如圓錐狀;萼深裂外,與太白山杭子梢基本一致,可能是太白山杭子梢的一個變異類型,由於我們尚未見到雲南東川一帶的標本,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 Ricker曾於1946年發表過 C. huberi Rick.和 C. mortolana Rick.兩個種,據原始描述,除花梗較短外,其特徵基本與本種一致,可能屬於本種的稍有變異的類型,亦有待進一步查證。
生長環境
喜生於山坡、山溝、林緣、灌木林中和雜木疏林下。在亞熱帶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有廣泛分布,但多以伴生種的地位出現在椎木(Loropetalumchinensis)、胡枝子(Lespedezaspp.)、黃荊(Vitexsp.)等灌木林中和黃檀(Dalberaiahupeana)等,雜木林下,很少見到以杭子梢為優勢種的大片灌木林。
杭子梢的實生苗第一年生長極其緩慢,第二年以後逐漸加快,一般在第三年以後才能開花,結實,如果將種子播種在開闊的裸地上,不遮蔭,其種子雖然也能發芽出苗,但生長更加緩慢,第三年僅能長到25cm高左右,甚至,因不適應生活條件而出現死亡現象。這是它長期生長在良好遮蔭條件下形成的生態適應性杭子梢的成年植株,在亞熱帶地區,一般於每年3月中旬左右萌芽並展葉,6月上、中旬現蕾,6月下旬以後開花,8—9月份種子陸續成熟,11月初葉片逐漸枯黃而凋落。其生育期約195天,供青期可達250天左右。
繁殖方式
杭子梢以種子繁殖為主,雖然每株有成千上萬朵花,但結實率並不高,尤其是生長在蔭蔽條件下的植株,其結實率不到10%,只有生長在向陽處的植株,結實率才稍高一些,一般也僅達30%左右。主要表現空莢多,或籽粒乾癟及受蟲害影響。
杭子梢是多年生小灌木,根系發達,再生性相當強。如適當地摘取葉片作飼料,不會對其生長發育產生嚴重危害,即使每年刈割3—4次嫩枝葉,亦不致使植株受害退化。杭子梢的生態幅比較寬,適應的降水範圍為400—1500mm,極端氣溫範圍—30℃–44℃,土壤pH值範圍4—8.5。它在—30℃的氣溫下,能順利越冬,而在南方35℃的持續高溫下能正常生長發育。它喜生於比較蔭蔽的環境,對於乾旱的向陽山坡亦能適應。除其幼苗耐旱性較弱外,成年植株的耐旱性是很強的,既便是發生嚴重的乾旱,它也安然安然無恙。可見它的生態適應性是相當強的。
主要價值
園林
花序美麗,可供園林觀賞及作水土保持植物。莖皮纖維可作繩索.枝條可編制筐簍;嫩葉可作牲畜飼料及綠肥。
飼用
杭子梢的嫩葉質地柔軟多汁,是很好的青飼料,牛,羊均喜食;但葉老後,革質化,適口性下降。如曬乾製成草粉,飼用價值很高,各種畜禽均喜食,堪稱上等飼草。從杭子梢的營養成分含量看(表57—1),與多花胡枝子(Lcspedezacuneala)和截葉胡枝子(L.floribunda)相比,其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鈣、磷的含量均高,而粗纖維含量卻明顯較低。從杭子梢所含有的總能,消化能和代謝能來看(表57—2),其營養價值是相當高的。總能含量與多花胡枝子接近,而較截葉胡枝子略低,但其消化能,代謝能均較兩種胡枝子高,實屬一種優等飼草。
杭子梢的胺基酸含量均比截葉胡枝子高,而且,在一般飼草中也是含量比較高的(表57—3)。說明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杭子梢的莖葉中含布多種畜禽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一定數量的維生素(表57—4)。它的鐵、錳含量依次為679mg/kg、79.2mg/kg,遠高於截葉胡枝子,甚至也高於紅三葉、雞眼草等優良的豆科牧草。杭子梢的嫩枝葉產量高,平均每株可產鮮枝葉1—1.5kg。再生力強,營養價值高,也說明它是一種優良的灌木飼草植物。杭子梢的鮮枝葉,可直接飼餵馬,牛、羊,切碎後可飼餵豬,鵝、兔等。如加工成葉粉,可用作配合飼料的成分,或做成顆粒飼料等,具有廣闊的利用前景。
水土保持
杭子梢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其葉中氮、鈣、磷含量很高,可漚制綠肥。莖皮纖維可作繩索,枝條可編制筐簍,因此,要須注意,杭子梢的綜合開發利用。杭子梢很有引種馴化的價值,進行人工引種,可望馴化成高產優質的灌木飼料作物。人工引種應採取種子育苗的栽培辦法。但苗期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濕潤,並採取一定的遮蔭措施。每公頃育苗地播種量為15—22.5kg,苗木移栽的行距為60—80cm為宜。
本種作為營造防護林與混交林的樹種,可起到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枝條可供編織;葉及嫩枝可作綠肥飼料;又為蜜源植物。
植物毒性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21s/kg莖、葉的水提取物,出現安靜、四肢無力,喪失攀爬能力,衰竭,36小時死亡。